-
督脉之别络:长强
长强:督脉的别行络脉,穴名长强,依着脊骨上行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经,入而贯穿于脊骨中。 【生理功能】清热利湿、调理下焦北京张博士医考搜集整理。 【主治病症】主治泄泻、便血、痔疮、脱肛、腰痛、神经疾病。「北京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
查看详情 2025-10-29 -
中医经络的概念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 的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 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北京...
查看详情 2025-10-29 -
中医之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 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北京张博士医考搜集整理。为此, 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
查看详情 2025-10-10 -
中医的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北京张博士医考搜集整理,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北京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查看详情 2025-10-10 -
十二经脉命名原则
十二经脉命名原则:内为阴,外为阳:阴阳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亦以阴、阳来命名。其分布于肢体内侧面 的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 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
查看详情 2025-09-24 -
手少阳络脉的循行|语译
手少阳络脉的循行|语译:【循行】《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注释】肘挛-肘部引掣拘挛。【语译】手少阳络脉,名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臂膊的外侧,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出现的实证,见肘关节拘挛;虚证,见肘关节不...
查看详情 2025-09-24 -
中医经络-厥阴经筋
厥阴经筋:【循行】《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腋,散胸中,结于贲北京张博士医考搜集整理。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及胸痛息贲。【注释】(1)贲:原作臂,据《太素》改。(2)筋:此后原有“前”字。今据《太素》删去。【语译】手厥阴...
查看详情 2025-08-07 -
传统针灸推拿方法治疗淋证
淋证系指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脐中为特征的一种病证。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有“淋”、“淋溲”、“淋满”等病证。 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其病因以湿热为主,湿热邪气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若湿热...
查看详情 2025-07-23 -
冷灸法
冷灸法,亦称天灸法、敷灸发泡法、无热源灸法。是指用某种或几种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中药或草药作成适当的剂型涂抹或贴敷于穴位或病所。通过刺激肌表使之充血发泡而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虫元见于……以蒯角印其中颠”,指用芥子泥贴头顶中央治病的冷...
查看详情 2025-07-23 -
眼针法
【概述】 眼针法开始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是针灸家彭静山根据古代关于“看眼察病”的记载,通过数以万计的病人的反复观察和治疗实践,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微针疗法。眼针法,穴区较少,又都在眼睛周围,容易掌握;只在皮下针刺,也比较安全。 眼针穴区...
查看详情 2025-07-23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极泉
该内容是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极泉(HT 1) 【定位】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2018) 【主治】心痛、心悸等心疾;胁肋疼痛;肩臂疼痛、肘臂冷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瘰疬;上肢针麻用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5~0.8寸。 「...
查看详情 2025-01-02 -
中医执业医师--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输穴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手少阳三焦经、输穴 考点点拨: 手少阳三焦经、输穴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输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 中渚 (输穴)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喉痹等头面五官病证,热病,消渴,疟疾;肩背肘臂...
查看详情 2023-11-28 -
中医执业医师--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输穴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足少阳胆经、输穴 考点点拨: 足少阳胆经、输穴 足少阳胆经常用输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 风池 [主治]中风、头痛、眩晕、不寐等内风所致病证,恶寒发热等外风所致病证: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渊...
查看详情 2023-11-28 -
中医执业医师--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输穴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足厥阴肝经、输穴 足厥阴肝经常用输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 大敦(井穴) [主治]疝气,少腹痛;遗尿、癃闭、淋证等泌尿系病证,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等妇科病证;癫痛。 (2) 太冲 (输穴 原...
查看详情 2023-11-28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四肢,纵贯全身。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部,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
查看详情 2023-11-24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行针的基本手法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 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
查看详情 2023-11-23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电针常用输出波型和作用特点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电针常用输出波型和作用特点 电针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有止痛、镇静、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其适应范围和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常用于治疗各种痛证和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以及癫狂和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
查看详情 2023-11-23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晕针的处理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晕针 1.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2.现象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查看详情 2023-11-23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血肿的处理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1.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2.现象 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3.处理 若微量的皮...
查看详情 2023-11-23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灸法的注意事项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要求。《千金要方·针灸上》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
查看详情 2023-11-22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间接灸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间接灸 1.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一般...
查看详情 2023-11-22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针刺体位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针灸体位 针刺时患者体位选择是否得当,对腧穴的正确定位、针刺的施术操作、持久的留针以及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位选择的主要原则为:有利于准确定位、便于施术和较长时间留针不易产生疲劳。同时一般情况下...
查看详情 2023-11-22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绝经前后诸证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绝经前后诸证★ 【辨证要点】 本病与先天禀赋、情志所伤、劳逸失度、经孕产乳所伤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则使机体阴阳失去平衡而出现诸多证候。 主症 &nb...
查看详情 2023-11-22 -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耳鸣、耳聋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耳聋、耳鸣★★ 【辨证要点】 本病常与肝胆火旺、外感风邪和肾精亏耗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耳。肾开窍于耳,少阳经入耳中,故本病与肝胆、肾关系密切。火热或精亏致耳部脉络不通或失于濡养均可导致耳鸣、耳聋的发生。耳鸣、耳聋多为虚证,也...
查看详情 2023-11-22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学习中心
手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