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 复习宝典 >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成子云 2025-10-19 14:01:42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在急性炎症过程中,血管发生如下反应:①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流量增加;②血管通透性增加,把血浆蛋白和白细胞运送到血管外组织。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1.细动脉短暂收缩 损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伤发生后立即出现,仅持续几秒,由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


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首先细动脉扩张,然后毛细血管床开放,导致局部血流加快、血流量和能量供应增加,这是炎症局部组织发红和发热的原因。血管扩张的发生机制与神经和体液因素有关,神经因素即轴突反射,体液因素主要是由于组胺、一氧化氮(NO)、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等化学介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引起血管扩张。


3.血流速度减慢 血流淤滞有利于白细胞靠近血管壁、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并渗出到血管外。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渗出血管的重要原因。在炎症过程中,下列机制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 组胺、缓激肽、白细胞三烯等炎症介质作用于内皮细胞受体,内皮细胞迅速发生收缩,内皮细胞间出现0.5~1.0μm的缝隙,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该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仅为15~30分钟,抗组胺药物可抑制此反应。另外,TNF和IL-1等细胞因子可通过内皮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构,使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间缝隙变大,血管通透性增高。该反应出现较晚,发生于损伤后4~6小时,但可持续24小时或更长。


2.内皮细胞损伤 烧伤和化脓菌感染等严重损伤刺激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使之坏死脱落,这种损伤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明显并且发生迅速,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直至损伤血管形成血栓或内皮细胞再生修复为止。轻度和中度热损伤、X线和紫外线照射、某些细菌毒素等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较晚,常在2~12小时之后发生,但可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累及毛细血管和细静脉。[2015bl-43A]


3.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在靠近内皮细胞连接处的胞质内,存在着由相互连接的囊泡所构成的囊泡体,这些囊泡体形成穿胞通道。富含蛋白质的液体通过穿胞通道穿越内皮细胞的现象称为穿胞作用,这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另一机制。


4.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在炎症修复过程中,以出芽方式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连接不健全,因而新生毛细血管具有高通透性。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阿米巴肺脓肿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