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2022bl-148A]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早期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病变进一步发展黏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首先出现于黏膜皱襞的顶部,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如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如受胆色素浸染则呈灰绿色。大约1周左右,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浅表。经适当治疗或病变趋向愈合时,肠黏膜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排出,经周围健康组织再生,缺损得以修复。
临床上由于病变肠管蠕动亢进并有痉挛,引起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炎症刺激直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导致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与肠道的病变相对应,最初为稀便混有黏液,待肠内容物排尽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急性菌痢的病程一般1~2周,经适当治疗大多痊愈。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少数病例可转为慢性。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下一篇: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