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痢疾杆菌是革兰阴性短杆菌。按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可分四群,即福氏、宋内氏、鲍氏和志贺氏菌。四群均能产生内毒素,志贺氏菌尚可产生强烈外毒素。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从粪便中排出后可直接或间接(苍蝇为媒介)经口传染给健康人。食物和饮水的污染有时可引起菌痢的暴发流行。菌痢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好发于儿童,其次是青壮年,老年患者较少。
经口入胃的痢疾杆菌大部分被胃酸杀死,仅少部分进入肠道。是否致病还决定于多种因素。细菌在结肠(也可能是小肠末端)内繁殖,从上皮细胞直接侵入肠黏膜,并在黏膜固有层内增殖。随之细菌释放具有破坏细胞作用的内毒素,使肠黏膜产生溃疡。菌体内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志贺氏杆菌释放的外毒素,是导致水样腹泻的主要因素。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伤寒的肠道病变
下一篇: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