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针灸学 > 《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2)
《针灸学》考试复习笔记(2)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杨兴菊400 2020-09-10 16:09:47

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安页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与脏腑器官联系:胃、脾;鼻,(目),上齿,口唇,(耳),喉咙,乳房,膈。

  (二)主治概要: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歌决: ST四十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治同大肠兼神志,身前诸疾得安宁。

  1、承泣 (Chéngqì,ST1)(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 目正视,依定位取穴。“承泣眼眶边缘上”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

  ①目疾:尤内眼疾患,视网膜病变、雀盲,泪囊炎,近视;眼睑瞤动,迎风流泪等;

  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尤眼肌痉挛。(穴处眼轮匝肌处,故口眼歪斜及相关眼内肌麻痹可取之治疗)

  [操作]新针,无钩毛,严格消毒;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紧贴眶下缘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若出血,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瘀血消散。禁灸。

  2、四白 (Sìbái,ST2)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 目正视,依定位取穴。“四白就在眶下孔”正坐或仰卧,外眼角与鼻尖连线的中点即是四白穴。

  [功能]清热明目,疏风通络。

  [主治]

  ①目疾:尤外眼疾病,目赤痒痛,目翳,眼睑瞤动;

  ②口歪眼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痉挛;

  ③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痛;

  ④头痛、眩晕。

  [操作]

  1。向睛明方向平刺0。5-0。8寸,治疗眼病;

  2。向颊车穴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牙痛等;

  3。从下向外上方斜刺,向眶下孔方向刺0。3-0。5寸,治疗三叉神经痛。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眼球不宜灸。

  3、地仓 (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旁0。4寸,上直对瞳孔。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与口角水平的交点处。“地仓吻旁四分灵”

  [功能]祛风通络。

  [主治]

  ① 面瘫口歪,流涎;地仓、颊车治面瘫口歪要穴;

  ② 三叉神经痛。

  [操作]

  1。斜刺或平刺0。5-0。8寸。一般说来,治疗流涎朝承

  浆方向斜刺;

  2。治口歪向颊车方向透刺,亦可向水沟方向刺,宜提

  捏进针法;

  3。直刺0。2-0。3寸(少)。

  4、颊车 (Jiáchē,ST6)(别名:鬼床)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取法]嘱患者咬牙,于咬肌隆起最高处取穴。“颊车咬肌高处迎”

  [功能]疏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面瘫、牙痛、口噤不语、牙关紧闭、牙关不利、下颌关节炎等局部病。

  证。

  [操作]

  1。直刺0。3-0。5寸,治疗腮腺炎,咬肌痉挛;

  2。平刺:向地仓方向透刺1。0-2。0寸治疗面瘫。(一般从颊车向地仓方向透,是治疗口涡的必用穴)

  3。向下关方向斜刺0。8-1。0寸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治疗齿痛,一般采用和皮肤呈45°向痛牙方向斜刺,使针感传至痛牙,针用泻法。

  5、下关(Xiàguā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取法] “下关张口骨支起”

  [功能]疏风清热,通关开窍。

  [主治]

  ①耳疾:耳聋、耳鸣、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面口疾患:牙痛(多上牙痛)、牙关不利、口噤、面瘫、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等;

  ③足跟痛,跟骨骨刺,产妇下地过早足跟痛。

  [注意]

  1。针刺手法不要长时间使用强刺激。

  2。留针时间不宜过长。过强过久刺激,病人会感到下颌关节不舒服,甚至张不开嘴。此时可①热敷;②艾条重灸加按摩。

  3。面部有感染者,不宜选用下关穴。

6、头维(Tóuwéi,ST8)(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取法] “头维四五旁神庭”

  [功能] 清头明目。

  [主治]

  ①偏正头痛(尤前头痛);

  ②目疾,目痛,流泪;

  ③面瘫(额纹消失)。

  [操作]向后平刺0。5~1寸。

  7、乳根(Rǔgēn,ST18)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法]“乳根乳下一肋处”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痈、乳癖、乳汁少等;“治乳腺疾病第一要穴”

  ②胸部疾患:咳嗽,气喘;心前区痛。

  [操作]内有心肺,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

  [定位]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梁门中脘旁二寸”

  [功能] 和胃降逆,消积化滞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操作]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8、天枢(Tiānshū,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 脐中旁开2寸。

  [取法]“天枢脐旁二寸平”

  [功能] 调和肠胃,理气止痛。

  [主治]

  ①胃肠病证: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②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痛经、癥瘕积聚、崩漏(用灸法)、带下,产后腹痛等;③减肥。

  [操作] 直刺1-1。5寸。肠梗阻、肠麻痹者慎针。

  9、归来(Guīlái,ST29)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归来气冲曲骨邻”

  [功能] 益气,和血,通经

  [主治]

  ①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②小腹疼痛,疝气;

  ③便秘(近治作用):左归来+左水道。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10、梁丘(Liángqiū,ST34)(胃经郄穴)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上缘连线上,髌底外上缘上2寸。

  [取法]“梁丘膝上二寸呈”

  [功能] 疏经活络,理气和胃;脾胃、股膝两方面病为主

  [主治]

  ①急性胃痛首选(重刺激,该穴有压痛时针刺效果好)

  ②胃酸过多,胃溃疡;

  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④膝肿痛,下肢不遂。

  [操作]直刺1-1。2寸;治疗急性胃痛,微向上斜刺1-1。5寸重刺激。

  11、犊鼻(Dúbí,ST35)(又名:外膝眼)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膝外下陷是犊鼻”

  [功能] 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操作]向后内方斜刺0。5-1寸。针刺此穴可进入膝关节滑囊。故《素问?刺奇病论》:“刺膝髌,出液为跛。” 从西医角度看,坚决反对刺入关节腔,因关节腔滑囊液流出易造成关节粘连。严格消毒。禁直接灸。一般不用穴位注射,以免进入关节腔。

  12、足三里(Zúsānlǐ,ST36)(胃经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取法]“膝下三寸三里迎”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旁1寸处。

  [主治]①一切消化系统疾病主穴: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双向调节作用 “肚腹三里留”。

  ②下肢痹痛,水肿,脚气;

  ③心神疾病:心痛,心悸,癫狂;“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别名“鬼邪”;

  ④治疗一切虚弱证:乏力,气短,脱证,强壮保健要穴;

  ⑤预防保健:“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孙真人)

  ⑥其他:降血压;高脂血症;促进胃溃疡修复,提高白细胞吞噬指数,用于肿瘤辅助治疗。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操作]直刺1-2寸,稍偏向胫骨方向,针刺得气时,感到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向足背放射。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3、上巨虚(Shàngjùxū,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取法]“膝下六寸上巨虚”

  [功能]通降肠腑,理气和胃

  [主治]

  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脱肛、肠痈,痢疾等胃肠病;

  ②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2寸。

  14、下巨虚(Xiàjùxū,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

  [取法]“膝下九寸下巨虚”

  [功能]调理胃肠,通络散结

  [主治]

  ①小腹痛,泄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②下肢痿痹(局部);

  ③乳痈(a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泌别清浊。b足阳明经脉循乳房,故取下巨虚通络,散结治疗乳痈)。

  [操作]直刺1-1。5寸。

  15、条口(Tiáokǒu,ST38)(别名:肩凝)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取法]“膝下八寸条口寻”

  [主治]

  ①近治作用:下肢痿痹,转筋

  ②远治作用:脘腹疼痛

  ③特殊:肩臂痛、肩周炎

  [操作]巨刺法:条口透承山,行运动针法。留针20~30min留针期间每隔5~10min行针或功能锻炼一次,每次约1min。

  16、丰隆(Fēnglóng,ST40)(胃经络穴)

  [定位]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

  (中指)处。

  [取法]“条外一指是丰隆”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湿

  [主治]化痰要穴,凡痰湿引起的诸证,丰隆均可主治。<玉龙歌>“痰多宜向丰隆寻”

  ①头痛,眩晕;

  ②癫狂痫、梅核气;

  ③痰多咳嗽等痰饮病证;

  ④下肢痿痹;

  ⑤腹胀、便秘;

  ⑥减肥(肥人多痰湿,西医:可促进脂肪代谢,消脂祛痰)

  17、内庭(Nèitíng,ST44)(胃经荥穴)

  [定位]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法] “次中指缝寻内庭”

  [功能]健脾和胃,祛痰利湿

  [主治] “荥主身热”“清泻胃火”、“清阳明热”

  ①头面五官热性病:如目赤痛,齿痛,鼻衄及咽喉肿痛;

  ②肠胃病:如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③局部病症如足背肿痛等;

  ④热病。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多略向上斜刺,针感逐渐上行,疗效好。

  18、厉兑(Lìduì,ST45)(胃经井穴)

  [定位]足第2趾外侧指甲角旁0。1寸。

  [取法] “厉兑次指外甲角”

  [功能]清化湿热,调胃安神。

  [主治] 清热、泻实、开窍

  ①头面五官热性病:如目赤痛,齿痛,鼻衄及咽喉肿痛;

  ②热病;

  ③多梦,梦魇,癫狂等;《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

  相谐于隐白。”

  ④局部病症如甲沟炎等。

  [操作] 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经脉小结

  胃经循行:

  从头→足,行于下肢外侧前缘。

  胃经腧穴:

  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

  针刺要点:

  ①面部:血管丰富,进针要慢,防止出血,引起血肿。

  ②颈部: 深部有血管,不可深刺。

  ③胸部:宜浅刺,严防刺伤心,肺,造成不良后果。

  ④腹部:进针要慢,达到一定深度时,少提插,避免刺伤腹腔器官。

  ⑤面部、关节部穴不宜直接灸,有碍面部美容和影响关节活动。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