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中医的“痰”与“饮”
中医的“痰”与“饮”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张靖旋 2021-08-11 16:57:31

中医的“痰”与“饮”是完全不同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有的学员在学习过程常常结合生活中经验,往往将两者混淆,或者对这部分内容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今天详细说说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于联系。

痰证是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而饮证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是一种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而且中医中往往根据饮邪在体内停留的位置的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型。

那么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哪呢?其中最明显的在辨证依据上。痰的脉多是滑的,而饮的苔是滑的。痰证咳吐以痰为主,但是饮证的呕吐则是清水,较为清晰。那么接下来具体看看痰与饮在各个部位的不同表现。

饮证:

(1)饮邪主要停积于胃肠、胸胁、心包、肺等身体的管腔部位。

(2)饮邪停留于胃肠,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可见泛吐清水,脘腹痞胀,腹部水声辘辘,是为狭义的“痰饮”。

(3)饮邪停于胸胁,阻碍气机,压迫肺脏,则有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等症,是为悬饮。

(4)饮邪停于心包,阻遏心阳,阻滞气血运行,则见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等症,是为支饮。

(5)饮邪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重等,是为溢饮。

痰证:

(1)“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说明痰的生成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化而凝聚密切相关。

(2)痰浊最易内停于肺,而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故痰证以咳吐痰多、胸闷等为基本表现。

(3)痰的流动性小而难以消散,故常凝积聚于某些局部而形成圆滑包块。

(4)痰亦可随气升降,流窜全身,如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

(5)痰浊为病,颇为广泛,见症多端,因而有“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