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 易黄白果与芡实,车前黄柏加薯蓣,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歌诀总括】 易黄汤能补脾益肾、清热祛湿,主治脾肾两虚、湿热带下证,症见带下色黄白、黏稠腥臭、食少、腰膝酸软、舌苔薄黄腻、脉濡滑等。全方药物由白果、炒芡实、车前子、黄柏、炒山药组成。
【歌诀详解】 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湿郁化热,下注于前阴;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蕴湿生热,湿热浸淫下焦奇经任脉,均可导致带下色黄白,黏稠腥臭。脾虚运化失司,则食少;肾虚腰腑失养,故腰酸;苔薄黄腻,脉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濡数者,均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之象。治宜补脾益肾、清热祛湿。 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精止带,二药相合则补摄之力益著。白果收涩止带,加强山药、芡实收涩之功。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解,二药相合,增强清热祛湿之力。全方诸药配伍清补兼施、通涩并行,重在补虚固涩,兼以清热祛湿。
【应用点睛】 本方适用于脾肾两虚、湿热带下证。临床以带下色黄、黏稠腥臭、舌苔黄白、脉濡滑为使用依据。本方现代主要用于宫颈炎、阴道炎、肾炎蛋白尿、乳糜尿等属脾肾不足、湿热下注者。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山药炒,一两(30g)芡实炒,一两(30g)黄柏盐水炒,二钱(6g)车前子酒炒,一钱(3g)白果十枚(12g),碎
【用法】水煎服。
【功用】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虚湿热带下。带下粘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方解】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故带下色黄、粘稠量多,其气腥秽。治宜固肾清热,祛湿止带。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止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止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热利湿,均为佐药。诸药合用,重在补涩,辅以清利,使肾虚得复,热清湿祛,则带下自愈。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止,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止带。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宫颈炎、阴道炎等属肾虚湿热下注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傅青主女科》卷上:“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浓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2.方论选录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黄者,功更奇也。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宫,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相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