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要求。《千金要方·针灸上》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因此不可过于拘泥。
二、施灸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均不适宜灸治。
2.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4.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5.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并做出及时处理,其方法同晕针。
三、灸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后处理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须处理。
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
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此外,施灸时应注意艾火勿烧伤皮肤或衣物。用过的艾条、太乙针等,应装入小口玻璃瓶或筒内,以防复燃。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