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室颤)——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一旦确立心脏骤停的诊断,应立即进行。现场及时并且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其主要措施包括人工胸外按压—开通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即CAB三部曲)。有条件电除颤的应尽早进行,尤其是存在心室颤动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无脉室速),应尽早进行电除颤。
1.胸外按压
患者去枕平卧,取其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或胸骨下段1/2,一只手掌根紧贴胸骨,另一只手重叠放置在这只手的手背上,手指不能触碰患者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肩–肘–手掌连线与患者胸壁垂直,按压时肘关节保持固定伸直状态。按压速率为 100~120 次∕分,按压幅度为 5~6cm,可根据患者胸∕肋骨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节。按压与呼气比例为 30︰2。操作要点:垂直向下按压;下压和放松时间相等;放松时手掌不可离开患者胸壁;最大限度避免中断胸外按压;每 2 分钟更换心外按压操作者。保持高质量的持续胸外按压质量,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环节。若中断也应将中断控制在 10 秒内。胸外按压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肋骨骨折(最常见)、心包积血或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2.打开气道
(1)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加压使其头后仰,另一手同时抬举患者下颏,尽量使其下颌角与耳根连线与地面垂直,开放气道。
(2)推举下颌法:双手放置于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四指上提患者下颌角,拇指向前推下颌。注意事项:对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患者用推举下颌法更安全;开放气道后及时清除口腔及气道异物。
3.人工呼吸
(1)开放气道后立即开始 2 次人工呼吸。
(2)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者用置于前额的拇指和示指捏住患者鼻孔,正常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口唇全部包住,匀速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 1 秒钟,确保有明显的胸廓起伏。患者被动呼气时,开放鼻道。禁用于开放性结核、艾滋病活动期患者。
(3)口对鼻人工呼吸:操作者用置于下颌的手指使患者口部闭合,正常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鼻孔全部包住,匀速向患者口中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 1 秒钟,确保有明显的胸廓起伏。患者被动呼气时,开放口部。禁用于开放性结核、艾滋病活动期患者。
(4)球囊面罩辅助呼吸:面罩完全覆盖患者口鼻,单人操作时操作者用一手拇指和示指固定,另外三指抬举下颌,另一只手挤压气囊。双人操作球囊面罩辅助通气时, 一人双手拇指和示指固定面罩,双手另外三指抬举下颌。另一人单手挤压气囊进行通气。注意事项: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 30︰2,为一个循环。避免过度通气。
4.电除颤 如果存在室颤∕无脉室速,应尽早进行电除颤。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学习中心
手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