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综合 > 复习宝典 > 阳和汤
阳和汤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成子云 2025-11-04 09:26:50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组成】熟地黄(14X)一两(30g) 麻黄(99)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炒研,二钱(6g) 肉桂一钱(3g) 生甘草一钱(3g) 炮姜炭五分(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证治机理】本证系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阴寒为病,故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虚寒之象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治当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解】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益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两者合用,温阳补血,以治其本,共为君药。肉桂、姜炭药性辛热,均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为臣药。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12);少量麻黄,辛温达表,宣通毛窍,开腠理,散寒凝,合为佐药。方中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生甘草为使,解毒并调诸药。全方宣化寒凝而通经脉,补养精血而扶阳气,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布阳气,使筋骨、肌肉、血脉、皮里膜外凝聚之阴邪,皆得尽去,故名“阳和汤”。


【配伍特点】滋补之中寓温散之法,补而不滞。


【运用】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者为辨证要点。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重校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论选录】夫痈疽流注之属于阴寒者,人皆知用温散之法,然痰凝血滞之证,若正气充足者,自可运行无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其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疡因于血分者,仍必从血而求之。故以熟地大补阴血之药为君;恐草木无情,力难充足,又以鹿角胶有形精血之属以赞助之;但既虚且寒,又非平补之性可收速效,再以炮姜之温中散寒,能入血分者,引领熟地、鹿角胶直入其地,以成其功;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桂枝入营,麻黄达卫,共成解散之勋,以宣熟地、鹿角胶之滞。(张秉成《成方便读》卷四)


【医案举例】程姓母,年七十,膝下患一阴毒流注,亏经数月。患下及旁,又起硬肿二块,与旧患相连。延一医,以新发之毒,认为旧患旁肿,不识流注,竟以托毒之剂与服。服二剂,致新发者,被托发痛,始延余治。余以阳和汤与服三剂,新发之二毒皆消。(《外科证治全生集》)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外症虚寒色属阴,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草相承。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牛蒡解肌汤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