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指患者只觉发热,而无怕冷之感的症状。多因阳盛或阴虚所致,是里热证的特征。根据发热的轻重、时间、特点等,临床上常见以下_一种类型:
1.壮热 指高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常兼满面通红、口渴、大汗出、脉洪大等症。多因风热内传,或风寒入里化热,正邪相搏,正盛邪实,阳热内盛,蒸达于外所致,属里实热证。常见于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气分证。
2.潮热(13X) 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1)阳明潮热 日晡(下午3~5时,即申时)发热明显,且热势较高,亦称为日晡潮热。兼见口渴饮冷、腹胀便秘等症。阳明经气旺于申时,因胃肠燥热内结,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常见于伤寒之阳明腑实证。(05/16)
(2)阴虚潮热(06/14) 午后和夜间有低热,兼见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即胸中烦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手足心发热而喜就凉处)等;严重者,感觉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者,称为“骨蒸潮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由于阴液亏虚,不能制阳,机体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入于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盛,故见发热。
(3)湿温潮热 午后热甚,兼见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头身困重等。因湿邪黏腻,湿遏热伏,故身热不扬;午后阳气盛,故午后发热明显。是湿热证特有的一种热型,常见于湿温病。
此外,午后或夜间发热,亦可见于瘀血久积,郁而化热者;发热以夜间为甚者,称为身热夜甚,温病见之多为热入营分,耗伤营阴的表现。
3.微热 指发热不高,体温一般在38℃以下,或仅自觉发热的症状。发热时间一般较长,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常见于温病后期和某些内伤杂病。
(1)气虚发热 长期微热,劳累则甚,或仅面部发热而体温不高,兼倦怠疲乏、少气、自汗等症。
(2)阴虚发热 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3)气郁发热 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亦称郁热。
(4)小儿夏季热 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发热,兼有烦渴、多尿、无汗等症,至秋凉可自愈,多属气阴两虚发热。
(5)血虚发热 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多属血虚失养,阴血无以敛阳。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学习中心
手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