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各种分类。①依肾小管受累部位分近端或远端RTA;②依病因分原发性或继发性;③依酸中毒的情况分完全性或不完全性。
临床上通常依发病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分为近端RTA(又称Ⅱ型)、远端RTA(又称Ⅰ型)、混合型(兼有有Ⅰ、Ⅱ型特点,又称Ⅲ型)、高钾型RTA(又称Ⅳ型)。
现将各型之病因及病生理和临床表现分述于下:
(一)近端RTA 即Ⅱ型RTA。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是由于近端肾小管碳酸氢盐阈值降低、重吸收碳酸氢盐不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足而致。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可能为HCO3-重吸收能力不成熟或成熟延迟,可为散发性或遗传性。继发者常继于全身性病,除HCO3-重吸收障碍外还可伴各种肾小管功能异常。最多见于Fanconi综合征,胱氨酸病、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Ⅰ型等,以及药物中毒(过期四环素、镉、铅、汞中毒等)。
2.临床表现 原发性者多见于女孩,症状常始自18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酸中毒(表现为疲乏、软弱、厌食、恶心、呕吐、活动时气急等)。许多患儿随着年龄增长而症状渐减,其生化异常为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中排HCO3-增高,在血浆HCO3-正常时,尿中排出>肾小球滤过的15%;当血浆HCO3-低于肾阈时可使尿液pH<5.4,肾排出可滴定酸和产NH4+能力正常。
(二)远端RTA 即Ⅰ型RTA。
1.病因和发病机制 远端RTA主要缺陷是远端肾小管排H+障碍、可滴定酸及铵排出减少,以致不能在血液及肾小管液间建立足够的H+梯度,主要特点是虽有严重的全身酸中毒,但仍不能使尿液酸化(尿pH不能低于5.5)。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
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可散发。
继发性:可继发于以下情况:
(1)其他遗传性病:如镰状细胞贫血、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高尿钙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马方综合征。
(2)中毒:两性霉素B、锂、环己烷氨基磺酸盐(甜味剂)、止痛药。
(3)钙磷代谢病:维生素D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肾小管间质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反流肾病、海绵肾、肾移植。
(5)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高球蛋白血症。
本病主要为肾小管泌H+障碍,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H+泵数量少或功能障碍而泌氢少,此外小管Na+转运障碍不能维持管腔内的负电压,还可能有小管上皮细胞膜对H+的通透性增高,已排入管腔的H+扩散回细胞内。由于泌H+障碍而H+蓄积发生慢性酸中毒,由于H+的正平衡而动用骨的缓冲系统释出钙、磷。致骨质疏松、佝偻病;此外,酸中毒可抑制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和维生素D的羟化,致血钙下降、尿钙增高,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更促进骨病形成。由于Na+-H+交换障碍而Na+-K+交换增强使尿钾排出增加。在酸中毒和缺钾的作用下尿枸橼酸尿,又兼尿液碱性和尿钙增加,使磷酸钙易于沉积造成肾钙化和肾结石。
2.临床表现 大多2岁后发病,有慢性酸中毒,致厌食、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深快、生长发育迟缓。因尿浓缩功能差而多饮多尿,骨骼改变明显(如佝偻病、骨软化变形、骨折),由于低血钾而肌张力低下甚或肌麻痹,常有肾钙化或肾结石。
3.临床检验特点 ①虽临床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但因肾小管不能泌H+故尿液pH不能低于5.4;②尿比重低、尿钙、钾、钠增多,常规一般正常;③在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情况下,血总CO2<17.5mmol/L时,新鲜尿pH>6.0,净酸排出<70mmol/(min·1.73m2)。
(1)血化学:血浆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氯升高;血钾、钙、磷偏低。
(2)X线:有佝偻病和(或)纤维性骨病改变,腹平片在病程长者有肾钙化或肾结石。
(3)肾功能:一般正常病程长者GFR轻度下降。
(三)混和型肾小管酸中毒 即Ⅲ型RTA。兼有近端RTA(Ⅱ型)及远端RTA(I型)特点。
(四)高钾型肾小管酸中毒 即Ⅳ型RTA。
1.病因及发病机制 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醛固酮缺乏,或被拮抗;或集合管对之无效应,致表现为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
婴儿时暂时性高血钾性RTA,一般不合并低醛固酮血症,3~5岁后常自缓解。
盐皮质激素缺乏者:可见于肾上腺皮质的破坏(如Addison病)双侧肾上腺切除、先天酶缺乏,21-羟化酶不足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综合征;遗传性皮质酮甲基氧化酶缺乏。成人中见于糖尿病、痛风,还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硬化等。
肾皮质集合管对醛固酮无效应:可由于盐皮质激素受体缺如或不足、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慢性尿路梗阻、镰状细胞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高钾性RTA还可由药物诱发或促进:如非类固醇消炎药、环孢素A、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肝素、保钾利尿剂等。
2.临床表现 主要是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同前述)持续性高钾血症。
肾失盐致细胞外液减少及低血压。
3.临床检验所见
(1)血液生化:血pH下降,氯、钾升高。
(2)尿液:尿铵减少,尿钾减少。
(3)血肾素及醛固酮减少,并注意是否有其抵抗现象。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学习中心
手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