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1.病因 ①维生素K通过胎盘量较少,故胎儿肝内储存低;②哺乳母亲未及时补充含维生素K丰富的绿色蔬菜光合物,造成外源性维生素K缺乏;③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④婴儿有先天性肝胆疾病或慢性腹泻者,影响维生素K吸收;⑤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应用杀死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等具有合成维生素K,能力的细菌,造成内源性维生素K缺乏。
2.发病机制 维生素K并不直接参与血过程,而是充当维生素K依赖羧化酶的辅酶参与催化谷氨酸残基(Clu)转化为-羧基谷氨酸残基(Ga)。肝细胞首先合成的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前体蛋白,这些前体蛋白的氨基末端含有谷氨酸残基(Glu),该残基含有一个羧基,不能与二价阳离子结合。在维生素K依赖羧化酶和维生素K的化下,Glu发生y-羧化转化为y-羧基谷氨酸残基(Gla),Gla含有两个羧基,能与二价阳离子Ca2+结合。Ca2+充当离子桥作用,一侧与这些凝血因子的Cla 连接,另一侧与血小板膜磷脂(主要是磷脂酰丝氨酸)结合,从而形成参与凝血的复合物,如凝血酶原复合物。含有Gla的凝血因子有凝血活性,仅含有Clu凝血因子(凝血因子前体蛋白)没有凝血活性。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儿科主治-碘缺乏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