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肺癌诊断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CT 确定部位 有临床症状或放射学征象怀疑肺癌的病人先行胸部和腹部 CT 检查,发现肿 瘤的原发部位、纵隔淋巴结侵犯和其他解剖部位的播散情况。
2.组织病理学诊断 怀疑肺癌的病人必须获得组织学标本诊断。肿瘤组织多可通过微创技术 获取,如支气管镜、胸腔镜。但不推荐单一痰细胞学确诊肺癌。浅表可扪及的淋巴结或皮肤转移也应 活检。如怀疑远处转移病变,也应获得组织标本,如软组织肿块、溶骨性病变、骨髓、胸膜或肝病灶。 胸腔积液则应获得足量的细胞团,或胸腔镜检查。目前建议对高度怀疑为Ⅰ期和Ⅱ期肺癌可直接手术 切除。
3.分子病理学诊断 有条件者应在病理学确诊的同时,检测肿瘤组织的 EGFR 基因突变、ALK融合基因、ROS1 融合基因、BRAF V600、RET、MET14 外显子跳跃突变、KRAS 和 NTRK 等,NSCLC 也可 考虑检测 PD-L1 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鉴别诊断? 肺癌常与某些肺部疾病共存,或其影像学的表现与某些疾病相类似,故常易误 诊或漏诊,临床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肺结核
(1)肺结核球:见于年轻病人,多无症状。病灶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边界清楚,密度 高,可有包膜,有时含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状病灶,多年不变。
(2)肺门淋巴结结核:易与中央型肺癌相混淆,多见于儿童、青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菌素试验常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3)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年龄较轻,有发热、盗汗等全身中毒症状。X 线影像表现为细小、分布 均匀、密度较淡的粟粒样结节病灶。腺癌(旧称细支气管肺泡癌)两肺多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 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进行性发展和增大。
2.肺炎 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抗生素治疗有效。若无中毒症状,抗生素治疗后肺部阴影 吸收缓慢,或同一部位反复发生肺炎时,应考虑肺癌的可能。肺部慢性炎症机化,形成团块状的炎性 假瘤,也易与肺癌相混淆。但炎性假瘤往往形态不整,边缘不齐,核心密度较高,易伴有胸膜增厚,病灶长期无明显变化。
3.肺脓肿 起病急,中毒症状严重,寒战、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症状。影像学可见均匀的 大片状阴影,空洞内常见液平面。癌性空洞病人一般不发热,继发感染时,可有肺脓肿的临床表现,影 像学癌肿空洞偏心、壁厚、内壁凹凸不平。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结核性胸膜炎 应与癌性胸腔积液相鉴别。
5.肺隐球菌病 可肺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和肿块,大多位于胸膜下,单发病变易与周围型肺癌混 淆。肺活检和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有助于鉴别。
6.其他 如肺良性肿瘤、淋巴瘤等,需通过组织病理学鉴别。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