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癌(lung cancer)或称原发性支气管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或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primary bronchogenic lung cancer),WHO 定义为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 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肺癌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发病高 峰在 55~65 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 2.1∶1。临床症状多隐匿,以咳嗽、咳痰、咯血和消瘦等为 主要表现,X 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结节、肿块影等。约 75% 病人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肺癌晚期, 整体 5 年生存率在 20% 左右。因此,要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就必须重视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
流行病学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根据 WHO 公布的数据(GLOBOCAN 2020),2020 年全球新发肺癌数 220.0 万,占所有癌症(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发病人数 11.4%,肺 癌死亡数 180.0 万,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 18.0%。过去 20 年间,西方国家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 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则持续上升;女性肺癌死亡率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在上升。2022 年我国新发 肺癌数 87.0 万,其中男性 57.5 万,女性 29.5 万;肺癌死亡数 76.6 万,其中男性 50.5 万,女性 26.1 万。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列首位,女性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结肠癌列第三位,死亡率仅次 于乳腺癌列第二位,与以往数据相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但有证据显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吸烟是引起肺癌最常见的原因,约 85% 肺癌病人有吸烟史,包括吸烟和已戒烟者(定义为诊断前戒烟至少 12 个月)。吸烟 20~30 包 - 年(定义为每天 1 包,吸烟史 20~30 年)者罹患肺癌 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一项来自 UK Biobank 的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宫内接受烟草暴露还是出生后的 吸烟行为均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并且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生风险越大。与从不吸烟者相 比,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平均高 10 倍,重度吸烟者可达 10~25 倍;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时期习得 吸烟行为后,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14 倍、8 倍和 5 倍,肺癌死亡风险亦增加。已戒烟者罹患肺癌的 危险性比那些持续吸烟者降低,但与从未吸烟者相比仍有 9 倍升高的危险,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发 生肺癌的危险性逐步降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吸烟时间越 长,吸烟量越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环境烟草烟雾(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ETS)或称二手烟或被动吸烟也是肺癌的病因之一。 来自 ETS 的危险低于主动吸烟,非吸烟者与吸烟者结婚共同生活多年后其肺癌风险增加 20%~30%, 且其罹患肺癌的危险性随配偶的吸烟量而升高。烟草已列为 A 级致癌物,吸烟与所有病理类型肺癌 的危险性相关。
(二)职业致癌因子 某些职业的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致癌物质。已被确认的致癌物质包括石 棉、砷、双氯甲基乙醚、铬、芥子气、镍、氡、镉、铍、多环芳香烃类,以及铀、镭等放射性物质衰变时产生 的氡和氡气,电离辐射和微波辐射等。二氧化硅及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质。这些因素可使肺 癌发生危险性增加 3~30 倍。由于肺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潜伏期可达 20 年或更久,故不 少病人在停止接触致癌物质很长时间后才发生肺癌。
(三)空气污染
1.室外大环境污染 城市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都有致癌物质,如苯并芘、氧化亚砷、放射 性物质、镍、铬化合物、SO2、NO 以及不燃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等。PM2.5 又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吸入肺 颗粒物,是大气环境中化学组成最复杂、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且伴随 PM2.5 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有资料显示,城市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2.室内小环境污染 室内被动吸烟、燃料燃烧和烹调过程中均可产生致癌物。室内接触煤烟或 其不完全燃烧物为肺癌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女性腺癌的影响较大。烹调时加热所释放出的油烟雾 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癌因素。
(四)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以是职业性或非职业性的,有来自体外或因吸入放射性粉尘和气体 引起的体内照射。不同射线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如在日本广岛原子弹释放的是中子和α射线,长崎 则仅有α射线,前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后者。美国 1978 年报道,一般人群中电离辐射 49.6% 来源 于自然界,44.6% 为医疗照射,其中来自 X 线诊断的占 36.7%。
(五)饮食与体力活动? 有研究显示,成年期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低,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升高。 血清中β胡萝卜素水平低的人,肺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也有研究显示,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使发生 肺癌的风险下降 13%~30%。
(六)遗传和基因改变? 遗传因素与肺癌的相关性受到重视。例如有早期肺癌(60 岁前)家族 史的亲属罹患肺癌的危险性升高 2 倍;同样的烟草暴露水平,女性发生肺癌的危险性高于男性;仅约 11% 的重度吸烟者罹患肺癌,基因敏感性可能在其中起一定的作用。肺癌可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而发 病的,外因可诱发细胞的恶性转化和不可逆的基因改变,包括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的活化、抑癌 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失活、自反馈分泌环的活化和细胞凋亡的抑制。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 阶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改变,多种基因变化的积累才会引起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控制 机制紊乱,使细胞生长失控而癌变。与肺癌发生关系较为密切的癌基因主要有 HER 家族、RAS 基因 家族、MYC 基因家族、ALK 融合基因、Sox 基因以及 MDM2 基因等。相关的抑癌基因包括 TP53、RB1、CDKN2A、NME1、PTEN 基因等。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发病机制还包括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 路激活、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凋亡障碍和免疫逃避等。
(七)其他因素?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其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 群的 10 倍,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某些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病、结节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硬皮 病,病毒感染、真菌(黄曲霉)感染等,与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