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pulmonary candidiasis)又称支气管 - 肺念珠菌病(broncho-pulmonary candidiasis),是 由白念珠菌或其他念珠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下呼吸道真菌病。念珠菌有黏附黏膜组织的 特性,其中白念珠菌对组织的黏附力尤强,故其致病力较其他念珠菌更强。念珠菌被吞噬后,在巨噬 细胞内仍可长出芽管,穿破细胞膜并损伤巨噬细胞。念珠菌尚可产生致病性强的水溶性毒素,引起休 克。肺念珠菌病在临床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 感染有升高的趋势,可能与抗真菌药广泛应用有关。
念珠菌病临床可分为两种类型,亦是病程发展中的两个阶段。
1.支气管炎型 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多量似白泡沫塑料状稀痰,偶带血丝,随病情进 展,痰稠如糨糊状。憋喘、气短,尤以夜间为甚。乏力、盗汗,多无发热。X 线影像仅示两肺中下野纹 理增粗。
2.肺炎型 表现为畏寒、高热,咳白色泡沫黏痰,有酵臭味,痰或呈胶冻状,有时咯血,临床酷似
急性细菌性肺炎。胸部 X 线检查显示双下肺纹理增多,有纤维条索影,伴散在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的结节状阴影,呈支气管肺炎表现;或融合的均匀大片浸润,自肺门向周边扩展,可形成空洞。多为双
肺或多肺叶病变,但肺尖较少受累。偶可并发胸膜炎。
诊断肺念珠菌病,要求合格的痰或支气管分泌物标本 2 次显微镜检酵母假菌丝或菌丝阳性以及
真菌培养有念珠菌生长且两次培养为同一菌种(血行播散者除外)。另外,血清 1,3-β-D- 葡聚糖抗原检测(G 试验)连续 2 次阳性。但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轻症病人在消除诱因后,病情常能逐渐好转,病情严重者则应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伊
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均有效果。氟康唑每日 200mg,首剂加倍,病情重者可用 400mg/d,甚或
更高剂量,6~12mg/(kg·d)。两性霉素 B 亦可用于重症病例,0.5~1.0mg/(kg·d),但毒性反应较大。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对念珠菌也有效。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状态和真菌药
敏结果选用。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