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脑梗死
四、治疗原则与预防
(一)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若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予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尤其应注意调整血压,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局部脑血流量。
2.控制脑水肿 梗死灶较大或发病急骤者均可出现脑水肿,加剧病灶区缺血、缺氧。因此,急性期或重症患者应给予脱水降颅压处理,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每次125~250ml,2~4次/天,3~7天;也可用呋塞米、白蛋白、甘油果糖和β-七叶皂苷钠等。
3.改善脑血液循环
(1)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小时内(发病3小时内溶栓疗效最佳)尽快给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若无法使用rt-PA,可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溶栓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2)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发病时,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动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血管形成及支架术等。
(3)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未行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在48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150~325mg/d),如阿司匹林不能使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
(4)扩容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纠正低灌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
(5)抗凝治疗:不建议常规使用。但对于合并高凝状态有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的高危患者以及合并心房颤动者,可进行抗凝治疗。
(6)其他药物治疗:降纤治疗的可用药物有巴曲酶、降纤酶等,但疗效尚不明确,应注意并发症(可引发出血)的发生。临床上常通过用丹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等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剂来改善脑梗死症状,但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
4.脑保护治疗 脑保护剂包括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镁离子和他汀类药物、电压门控钙通道阻滞剂等,但国际上尚未公认有效的脑保护剂。
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治疗原则相似,但应进行病因治疗,如纠正心律失常、使用口服抗疑剂,必要时手术干预,有利于病情控制和防止复发。
(二)预防
急性期脑梗死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主要措施有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