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综合 > 复习宝典 >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成子云 2025-04-03 21:21:46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即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定治则治法。


(1)辨证 辨证是以中医学理论对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病变本质并确立为何种证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由于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是辨证的要素,故中医学在辨识证时,要求辨明病因、病位、病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即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辨明疾病从发生到转归的总体病机。


辨病因:即探求疾病发生的原因。根据中医病因理论分析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探求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某些病因,如外伤、虫兽咬伤等可直接观察或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然而,临床很多疾病,不能直接找到病因,只能“辨证求因”,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推断病因病机特点以确定证。


辨病位:即分析、判别以确定疾病之所在部位。不同的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不同的部位,引起不同的病证。如外感病邪侵袭人体皮肤肌腠,称为“表证”;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直接损伤脏腑精气,称为“里证”;咳嗽咯痰病位多在肺,腹胀便溏病位多在脾。辨明病变部位,便可推知致病邪气的属性,又可了解病情轻重及疾病传变趋向,对确定证非常重要。如水肿病,若全身水肿而以头面、眼睑明显者,属外感风邪所致,称为“风水”,病在表,治当解表发汗;若腰部以下水肿,以下肢为重者,多为脾肾功能失调所致,病在里,治当温肾健脾利尿。


辨病性:即确定疾病的虚实寒热之性。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抗邪而引起邪正斗争的结果,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故《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病因性质和机体阴阳失调决定病证的寒热,外感寒邪,或阴盛阳虚,则见“寒证”;外感热邪,或阳盛阴虚,则见“热证”。


辨病势:即辨明疾病的发展变化趋势及转归。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如《伤寒论》把外感热病分为六个阶段,以六经表示其不同的阶段和发展趋势,其传变规律可概括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温病学则用卫气营血和上中下三焦表示温热病和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对内伤杂病的传变,《内经》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表述,现在趋向于以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表达。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可洞察疾病变化及转归的全局,预测在疾病进程中证候的演变,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2)论治 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及方药,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论治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因证立法:即依据证候而确立治则治法。证是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依据。只有确立疾病某阶段或某类型的证,才能针对该证性质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如风寒表证,当用辛温解表法;风热表证,当用辛凉解表法。


随法选方:即依据治则治法选择相应的处方。处方,是在确定治疗手段的基础上,依据治法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如选用药物疗法,应开出符合治法要求的方剂及其药物组成,并注明剂量、煎煮或制作、服用方法等。若选用针灸疗法,应开出符合治法要求的穴位配方以及针灸手法、刺激量、刺激时间等。


据方施治:即按照处方,对治疗方法予以实施。针灸、按摩、正骨等手法的治疗实施一般应由医务人员执行,某些情况下可由医生指导患者自己执行。


(3)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定证;论治是依据辨证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因此,辨证与论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也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