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肝炎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应进行隔离至传染性消失。
(2)应禁止慢性肝炎和无症状HBV或HCV携带者献血及从事餐饮、托幼等工作。
2.切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断传播途径
(1)预防甲、戊型肝炎的重点:在于防止粪–口传播,应加强水源保护、粪便管理、食品及个人卫生。
(2)预防乙、丙、丁型肝炎的重点:是防止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加强献血员的筛选,严格掌握输血及输血制品的适应证。具体措施包括:①如发现或怀疑有伤口或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可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②器械使用应分类并严格消毒。③控制母婴传播:HBV DNA水平是影响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 DNA高水平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率。推荐给予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以抑制母婴传播。④若需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应戴手套或其他保护用品。⑤不共用剃须刀、牙具等。
3.保护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别是主动免疫为预防肝炎的根本措施。
(1)主动免疫: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分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主要接种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②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措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器官移植患者、托幼机构人员、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HBsAg阳性者的家族成员、男男同性恋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新生儿首次接种应于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再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接种1次疫苗。高危人群应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
(2)被动免疫:对近期与甲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可用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处理,防止流行。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