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证注意
中医虚证注意:
1.辨虚证必须结合脤体脏腑及气血、阴阳,才能指导治疗。如脾虚宜健脾,气虚宜补气,阴虚宜滋阴等。均可从脉象中了解之。
2.虚证常与寒证或热证同时存在,如阳虚生寒(即机能过度减退),故阳虚多兼有寒象(虚寒证);阴虚生热(即阴虚液少,阳气偏盛而化热)北京张博士医考搜集整理,故阴虚多兼有热象(虚热证)。
3.相对地说,久病多虚证,老年人患病也多虚证。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津液不足是怎么形成的?
下一篇:中医太阳腑证的概念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