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消渴的定义|源流-中医助理医师辅导考试精华
消渴的定义|源流-中医助理医师辅导考试精华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杨兴菊 2017-06-24 08:45:39

北京张博士医考张银合博士携全体优秀老师助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消渴的定义|源流:

一、定义:

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常因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

二、源流:

(一)病名始于内经,方药创于金匮北京张博士医考。

1、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并强调体质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而胃肠热结、耗伤津液是其主要的病机。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主要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九等。

(二)隋唐宋之际,认识又有发展。

1、《小品方》有新意。

2、巢源方的观点。

3、《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重视将息与调养。

4、陈无择渐定三消分治。

(三)金元四大家的贡献

1、刘完素作三消论2、张子和3、朱丹溪4、李东垣和朱丹溪共同完成了三消分治的方案。

(四)明代以后,理论上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了较大发展

上消转重治肺、对肾更加重视、阐发命门火衰、重提三消、重视补脾生津、辨非消之渴。

1、《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2、《医学心悟》“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