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内】高频知识点总结
1.口腔白斑: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非均质型又可分为疣状型、溃疡型和颗粒型。
1)均质型。
2)颗粒型: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
3)疣状型: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
4)溃疡型: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
2.口腔扁平苔藓(OLP)
1)皮肤损害:扁平面有光泽的浅紫红色多角形丘疹。以石蜡油涂在丘疹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有细白纹,称Wickham纹。
2)指甲与(或)趾甲损害:甲体变薄而无光泽,按压时有凹陷,有时在甲床显示红色针尖样小点,压诊疼痛。甲体表面可以表现为细鳞纵沟、点隙、切削面。
3)口腔黏膜损害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丘疹或条纹:1)糜烂型;2)非糜烂型。
4)生殖器黏膜损害。
3.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1)口腔念珠菌感染:为HIV感染者中最常见之口腔损害。
(2)口腔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对艾滋病发生有高度提示性。
(3)Kaposi肉瘤:是HIV感染者中常见的肿瘤。口腔中,腭部为最好发部位,次为牙龈。
(4)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1)线形牙龈红斑。2)急性坏死性龈口炎。
(5)非霍奇金淋巴瘤:红色或紫色肿块,固定而有弹性,常出现在牙龈、上腭等部位。
(6)艾滋病的其他常见的口腔表征还包括单纯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书籍课程相关详情请拨打4006501111咨询或关注“张博士医考口腔医学公众号”
上一篇:【口内】高频考点总结
下一篇:【口腔执业医师】——牙菌斑的结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