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士,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住培制度实施过程存在专业设置不匹配、培养方案及毕业要求不统一、专硕待遇保障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他提出,从专业设置上看,专硕的专业方向与住培基地的专业设置仍不能完全匹配。 从收入上看,专硕由于是学生身份,收入主要来源中没有国家财政补助和省级财政补助,其待遇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基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其他身份的住院医师也有较大差距。 调研国内 10 家医学院校发现,专硕待遇在每年 1 万~2 万元不等,部分发达地区医学院校可达每年 10 万~15 万元。待遇不一致影响了学员的培训积极性。 针对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四点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强医教协同和专业目录对接,由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协同推进专硕专业目录改革,统一专业设置。 2.建议以结果为导向优化专硕培养方案。从院校理论课程设置层面,应避免与临床轮转的时间产生过多冲突,从时间上严格保障专硕临床轮转时间; 从培养标准层面,全面按照住培轮转要求设计培养计划;从毕业要求层面,以临床实践能力水平作为毕业考核的基本要求,不再强制要求撰写学术论文。 3.建议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明确各级政府、高校对专硕培训及临床轮转期间的待遇保障。 4.建议在保障专硕合理待遇的同时,应明确其在培训基地的劳动身份与责任归属。专硕在临床轮转期间,应履行住院医师的相应职责,接受行业管理,避免出现「待遇按住院医师标准,责任却按学生处理」的矛盾现象。 除此之外,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基层医护人员收入普遍偏低,建议适度合理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薪酬水平。 1.基层医护人员不仅要完成日常医疗工作,还承担大量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他建议,在保障基本医疗工作基础上,通过拓展收入来源改善(基层医护人员)待遇。 一方面,他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特色专科门诊,既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又能增加医护人员收益;另一方面,赵长龙表示要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机制,“让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倾斜,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的过程中,也让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更多的受益。” 对于“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学医”这一现象,赵长龙也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表示,当前年轻人不愿学医的现象,在一些人中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职业投入与回报失衡。 医学专业培养周期远超普通学科,本科需5年,规范化培训3年,硕士、博士深造还需3-7年。即便完成学业,基层医疗岗位薪资普遍偏低,年轻人难免权衡后认为“不划算”。 2.建议加大财政对医疗人才培养和基层待遇的保障力度,应推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通过提升职业尊严感与社会支持度,构建更有利于医疗人才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治病救人”。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