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①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和终止;④善后处理;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保障;⑥预案管理与更新。
4..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客观要求。
5.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6.中国慢性病防治原则:①坚持统筹协调;②坚持共建共享;③坚持预防为主;④坚持分类指导。(助理不涉及)
7.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存在的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在强烈日光紫外线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浅蓝色烟雾。
8.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称为可吸入性粉尘;AED在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呼吸性粉尘。
9.直方图适用于描述连续性变量的频数分布情况,以直方面积表达各组段的频数或频率。(看分布)
10.直条图适用条件:用于比较相互独立的指标的大小,如医生、工人、老师高血压的患病率。(比高低)
11.圆形图适用条件:构成比资料。圆面积为100%,用圆的扇形面积表达内部构成比。(看比重)
12.统计地图适用条件:地区性资料,艾滋病非洲多,欧洲少。以不同纹理或者颜色代表高低,说明地域分布。(看地域)
13.散点图适用条件:双变量连续性资料,目的是用点的密集程度和趋势表达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看密集)
1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15.病例对照研究——到底接触了什么因素导致的疾病
——有病和没病的对照,调查的是过去(回顾性研究)
——求因知果(果是得病了,找得病的原因)
16.队列研究——证明某病和某危险因素有关!查危险度,从暴露到结局
——暴露与非暴露,追踪的是将来(前瞻性研究)
——知因探果(知道肺癌与吸烟有关,得出与吸烟后得肺癌有无因果关系)
17.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
18.实验流行病学基本特征要施加干预措施;前瞻性观察;必须有平行对照;随机分组。
19.流行病学筛检的目的:①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实现疾病的二级预防。②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实施相应的干预,降低人群的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③识别疾病的早期阶段;④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20.流行病学筛检的应用原则:筛检试验必须要快速、简便、经济、可靠、安全、有效及易为群众接受。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