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博士医学院 > 考试大纲 > 2011年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重点(2)
2011年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重点(2)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王慧娟 2012-11-08 10:08:10

北京张博士医考心理咨询师之——2011年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重点(2)

北京张博士医考张银合博士携全体优秀老师助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第二节 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①统计学角度

②人类学角度

③社会学角度

④精神医学角度

⑤认知心理学角度

第二单元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

①医学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

③内省经验标准

④社会适应标准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②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四单元 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

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平衡状态的破坏不超越人自身固有的自我平衡能力范围,这时,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不被破坏,然而一旦超越了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人的心态就会出现问题和紊乱,这时我们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被破坏了。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