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博士医学院 > 考试大纲 > 人际沟通(三)
人际沟通(三)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王慧娟 2012-10-28 15:14:39

北京张博士医考心理咨询师之——人际沟通(三)

北京张博士医考张银合博士携全体优秀老师助大家考试顺利通过!

个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和知识等信息的过程。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言语、副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的。

语义的理解还依赖于言语中的前后关系和交谈情境。研究表明,要理解脱离前后文孤立的词是很困难的。人们容易听清一个成语却不太能听清一个孤立的词。语义和情境的关系更为密切,“戏子”这个词如果在朋友间打趣时用,可能含有褒义。

非言语沟通

是言语沟通的补充形式,有时也单独使用。非言语符号系统主要包括副言语和视觉符号两大类。视觉符号主要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和姿式、目光接触、人际距离、衣着等,身体接触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非言语符号。

副言语人们说话的音调、响度、速度、停顿、升调、降调的位置等都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成为人们理解言语表达内容的线索。这些伴随言语的线索称为副言语。同一句话加上不同的副言语,就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你想到日本去”这句话,如果用一种平缓的声音说,可能只是陈述一种事实;如果加重“日本”这个词,则表示说者认为去日本不明智;如果加重“你”这个词,就可能表达对那个人是否能独走他乡的怀疑了。

研究副言语存在的一个困难就是这些线索一般没有固定的意义。人们都清楚“日本”意味着什么,“想去”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伴随他们的副言语的意义,人们的理解可能不一致。对某些人来说,停顿可能意味着强调,对另一些人来说,或许意味着不肯定。研究表明,嗓门高可能意味着兴奋,也可能意味着说谎。副言语的特定意义依赖于交谈情境以及个人的习惯和特性。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可以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一般是非随意的、自发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在人际沟通中,有时人们有意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加强沟通效果。

研究表明,人类的面部表情基本上是遗传决定的,与文化的关系不大。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是真情的流露还是故意装出来的则很难分辨。

同一种表情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微笑可以是幸福和喜悦的表示,也可以是友好的表示,有时甚至可以表达歉意。某种表情的具体含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沟通情境和沟通者的习惯特征。

身体运动和姿式身体运动和姿式在人际沟通中也可用来传达信息或强调所说的话,被称为体态语言。摊开双手向房间里摆动,表示邀请。体育比赛中裁判用手势表示他的判决。体态语言的含义依赖于多种因素,主要有沟通情境、沟通者的习惯以及沟通者所处的文化等。

目光接触目光接触可能是非言语沟通的主要信息来源,至少可以表明交谈的双方对交谈感兴趣。目光接触可以表达爱、喜欢和关系的感情。研究发现,亲密伴侣之间比一般人之间有更多的对视行为。

有时人们避免目光接触。有些人在向别人报告坏消息或者说一些痛苦的事情时往往避开对方的眼睛。有时沟通者由于害羞、恐惧或说谎而避免目光接触。

M.阿盖尔和R.英汉1972年的研究表明,在各种注视情况中,相互对视约占31%,总的注视约占61%,注视的平均时间约为3秒,但相互注视的时间仅为1秒。延续时间过长的注视就变为凝视。长时间的目光接触能引起生理和情绪的紧张。凝视往往含有敌意。多数人会避开这种接触,以示退让,有些人则倾向于以眼还眼。凝视有时也可以表示困苦求助。

目光接触能表达似乎完全矛盾的含意──友爱和敌意、幸福和痛苦、恐吓和害怕。在实际沟通中具体表达哪种含意则要看当时的情景。但无论如何,频繁的和长时间的目光接触总是表明沟通者的卷入程度很高,情绪比较强烈。

人际距离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双方之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含义。一般说来,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人类学家E.霍尔(1966)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和公众的4种。他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爱人之间、夫妻之间的距离是亲密距离,约18英寸,可以感觉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呼吸。个人距离指朋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5~4英尺。社会距离是认识的人之间的距离,一般是4~12英尺,多数交往发生在这个距离内。公众距离指陌生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2~15英尺。

人际距离与文化、地位、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们发现,北美人的交际距离一般大于拉美人,乡村人一般大于城里人,社会地位高的人大于地位卑微的人。

衣着衣着服饰也可以作为非言语沟通的手段。一个姑娘在和情人约会时如果精心打扮,很可能表明她想取悦对方。

W.瑟尔伯(1978)认为衣着至少可以给别人传递10种信息: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是否值得信任、社会地位、是否庸俗、经济背景、社会背景、教育背景、成功水平和道德品质。

身体接触拍肩膀、握手、拥抱等身体接触也有沟通信息的作用。亲密的人之间有较多的身体接触,而陌生人之间过分亲密的接触可能意味深长。握手的次序、时间、力量,可能标志着沟通者之间不同的关系水平。

言语和非言语沟通的关系

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各有其作用,在人际沟通中往往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有时言语沟通的作用大些,有时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大些。但近些年,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强调非言语线索的作用。例如,R.L.伯德威斯特(1970)说,言语在交谈中只表达不超过30~35%的信息。A.朱拉兵(1972)估计,情绪信息只有7%是通过言语表达的,55%由视觉符号传递,38%由副言语符号传达。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情绪信息的表达完全是通过视觉通道完成的。

有研究表明,当言语和副言语不一致时,对方主要依赖于副言语信息;当副言语和面部表情不一致时,则主要依赖于面部表情。

有人主张,各种人际交往都是多种线索相互作用的结果。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都很重要,只是由于沟通情境等原因,有时是非言语沟通显得更重要些,有时则是言语沟通显得更重要些。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