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感冒的分证论治是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感冒的分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等。
加减:若表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者,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或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湿邪蕴中,脘痞食少,或有便溏,苔白腻者,加藿香、苍术、厚朴、半夏化湿和中;若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咽喉疼痛,可取温清并施、解表清里,用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等加减。
2.风热犯表证
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等。
加减:若气分热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多饮,尿黄,加生石膏、鸭跖草清肺泄热;热毒壅阻咽喉,乳蛾红肿疼痛,加板蓝根、土牛膝、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时行感冒热毒较盛,壮热恶寒,头痛身痛,咽喉肿痛,咳嗽气粗,配大青叶、蒲公英、草河车等清热解毒;若风寒外束,入里化热,热为寒遏,恶寒身痛,少汗,咳嗽气急,痰稠,舌苔黄白相兼,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生石膏合麻黄内清肺热,外散表寒。
3.暑湿伤表证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香薷、厚朴、扁豆等。
加减:若暑热偏盛,可加黄连、山栀、黄芩、青蒿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肢体酸重疼痛较甚,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里湿偏盛,口中黏腻,胸闷脘痞,泛恶,腹胀,便溏,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和中化湿;小便短赤加滑石、甘草、赤茯苓清热利湿。
4.气虚感冒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咽隐痛,咳嗽,痰稀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陈皮、枳壳、桔梗等。
加减:若表虚自汗,易伤风邪者,可常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防感冒。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四肢欠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为阳虚外感,当助阳解表,用再造散加减,药用党参、黄芪、桂枝、附子、炙甘草、细辛、防风、羌活等。
5.阴虚感冒
身热,微恶风寒,发热,少汗,头痛身沉,心烦,口干口燥,干咳少痰,咽痒,鼻干涕黏,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常用药:玉竹、白薇、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等。
加减:若阴伤较重,口渴、咽干明显,加沙参、麦冬、天冬以养阴生津;血虚,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脉细,加地黄、当归,滋阴养血。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