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理论-五味
1.辛:散、行。即发散、行气、活血等。如麻黄。
2.甘:补、和、缓。即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如人参、饴糖、甘草。
3.酸(涩):收、涩。即收敛、固涩。酸还能生津。
4.苦:泄、燥。泄即清泄火热(清泄)、泻下通便(通泄)、降泄肺气(降泄),如栀子、大黄。燥即燥湿,如黄连、黄芩。
5.咸:下、软。即泻下、软坚散结。如芒硝。
6.淡:渗、利。即渗湿利尿。如茯苓。
淡附于甘,故只言五味,不说六味。
【题目演练】
1.麻黄发散风寒,其性味为
A.辛味
B.甘味
C.苦味
D.涩味
E.咸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辛:能散,能行。麻黄发散风寒,与辛味药“散”的特性一致。故麻黄为辛味药。
2.人参大补元气,饴糖缓急止痛,根据其功效,判断其味多为
A.酸味
B.苦味
C.咸味
D.甘味
E.辛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甘:能补、能和、能缓。人参大补元气,体现了甘味药“能补”特性。饴糖“缓急止痛”体现了甘味药“能缓”特性。
3.芒硝能泻下、软坚,其味是
A.淡
B.涩
C.辛
D.苦
E.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咸能下、能软。即泻下、软坚散结。如芒硝。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中药药性理论-升降浮沉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