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1)生后1~3天吐血:多为咽下的母血,可用APT试验(抗碱试验)鉴别,即取胃内血放到滤纸上,加1%氢氧化钠混合;如仍为鲜红色为患儿的血(抗碱性强),若还原变为铁锈色为母血(抗碱性弱)。新生儿咬破母亲的奶头也可用此法鉴定。
(2)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由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引起,多在生后2~4天发病,以消化道出血为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重要诊断依据,血小板、出血时间均正常,用维生素K治疗效果好,若出血量过多,应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3)新生儿消化性溃疡: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如因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应用激素后或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引起的出血,称之为应激性溃疡出血,无明显诱因的溃疡出血称原发性消化性溃疡,均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除控制原发病外,可用胃酸抑制剂西咪替丁等使胃内pH>5,多能使出血停止。如有致命性出血可行手术,缝合溃疡、幽门成型,一般不作胃切除术。
(4)新生儿出血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缺氧、人工喂养、感染及早产等因素有关,临床上除便血症状外,并有发烧、腹胀、呕吐等全身体征,腹部X线片以肠管积气、肠壁气囊肿及门静脉积气为特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出现完全性肠梗阻、腹膜炎症状时须外科治疗。
(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引起中肠扭转,可致肠缺血、坏死、大量血便,是新生儿危及生命的急腹症,应早期诊断治疗。如怀疑肠旋转不良即行钡餐及钡剂灌肠,观察十二指肠和回盲部的位置有无异常,肯定肠旋转不良且伴有肠梗阻时,应早期手术探查。
(6)肛裂:大便表面带鲜血,很少引起大量便血,肛门裂口可涂金霉素软膏或液状石蜡。
2.婴幼儿消化道出血
(1)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为婴幼儿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低,可用内镜确诊,均以保守治疗为主。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2)肠套叠:好发年龄为3个月~1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约为3︰1。腹痛、呕吐、血便、腹部肿块为其主要症状,血便多在发病后8~12小时出现,为果酱样或血与黏液混合。X线荧光屏下,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率高达90%左右,但须严格掌握灌肠的适应证,有以下情况者不作灌肠复位:①发病>48小时,全身情况较差、高热、脱水、精神萎靡不振;②出现完全性肠梗阻症状、腹胀、有腹膜刺激征;③气灌肠见肠套叠肿块过大,疑有复套,多次充气难复位者,以上情况应准备手术治疗。
(3)梅克尔憩室出血:可引起大量血便,为红色或暗红色,不伴有腹痛或偶有轻微腹痛,主因梅克尔憩室内有异位胃黏膜,引起憩室内黏膜溃疡出血,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后,可再次复发出血,用99mTc扫描确诊率>90%,确诊后即行手术治疗。
(4)感染性结肠炎:多由沙门菌、梭状芽孢杆菌、志贺菌引起结肠炎、腹泻、便潜血阳性或大量便血,有时伴发烧。
(5)过敏性肠炎:对牛奶、大豆等过敏,引起胃、十二指肠、小肠或结肠出血。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