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闭锁发病率在日本和我国较欧美为高,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一)病因 胆道闭锁的病因相当复杂,过去多认为胆道闭锁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现有人认为胆道闭锁是一种炎性病变的结果,使胆道发生闭塞、萎缩或部分消失,它与新生儿肝炎属于同一范畴。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二)病理 葛西(1976)在Gross分型的基础上(基本型),根据各种不同的远端胆管解剖形态和肝门部胆管形态,又分出许多亚型,现介绍基本型如下。
Ⅰ型:胆总管闭锁,肝管均已形成,但胆总管全部或部分缺如,所以肝外胆管终为1个盲袋,内含胆汁,有时且有含胆汁的正常胆囊,这就说明与肝内是相通的,因此可以施行胆道与消化道吻合术。此即Gross所称可能吻合型,但只占胆道闭锁病例的5%~10%。
Ⅱ型:肝管闭锁,在多数病例肝外胆道结构几乎完全不存在,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只能找到极细小的胆道或无腔隙的纤维索带;在少数病例,肝管虽闭锁,但可有胆囊和胆总管通向十二指肠。此类均无法作外胆道与肠道吻合术,即Gross所称不能吻合型。
Ⅲ型:肝门部闭锁,不论肝外胆道有或无腔隙,因肝门内部胆管闭锁,无法与肠道作吻合术,此型Gross也称为不能吻合型。
在葛西的倡导下不能吻合型均可采用肝门–空肠吻合术,有一定的疗效。
肝脏病变:胆道闭锁患儿的肝脏病损与病期成正比,晚期病例肝脏有显著的胆汁性硬变,肝的体积增大1~2倍,质地坚实,呈暗绿色,表面有结节。肝穿刺组织在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肝内胆小管增生、管内多见胆栓、门静脉区纤维化、肝细胞及毛细胆管内淤胆,也可见到一些巨细胞变性,但不及新生肝炎为多,后者胆小管增生和胆栓也均相对少见。
(三)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大便呈灰色或淡黄色,黄疸一般是在出生后1~2周开始逐渐显露,粪便在黄疸出现的同一时期逐渐变淡,以后呈陶土样灰白色,相反,尿的颜色随着黄疸的加重而变深,犹如红茶,将尿布染成黄色。黄疸出现后,通常既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肤可因瘙痒而有抓痕,腹部异常膨隆,肝大显著,部分病例脾脏亦有肿大。腹壁静脉显露。极晚期病例,腹腔内可有一定量的腹水,说明胆汁性肝硬化已很严重。\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