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脓肿多因肛周皮肤或软组织感染或肛管内隐窝感染所致,化脓后引流不畅形成脓肿。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肛门部皮炎、疖肿、尿布疹或隐窝炎是感染的入口。
(一)病因 根本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新生儿肛门直肠黏膜局部免疫结构未成熟,白细胞吞噬能力及免疫球蛋白的生成不足,直肠黏膜IgA缺乏是导致新生儿肛门周围感染、脓肿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作者认为肛管在先天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和解剖学上的异常与肛周感染和肛瘘形成关系密切。
新生儿肛门周围皮肤、黏膜娇嫩,易被粗糙的尿布或便纸擦伤;不正确的会阴部护理,肛门黏膜外翻擦破;新生儿排便次数异常增多,腹泻等因素,均可造成肛周感染、隐窝炎,继而形成肛周脓肿。一旦脓肿形成而未及时治疗及未充分切开引流,则脓肿可向直肠、皮肤溃破,并向周围蔓延,形成瘘管。
(二)病理 本病为肛门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表现为组织反应性蜂窝织炎。以后炎症局限形成脓肿。脓肿多在肛门附近的皮下和直肠黏膜下,如不及时治疗,可穿入直肠周围组织间隙中,女口会阴、前庭、大阴唇和阴道,形成窦道或各种直肠瘘。男婴多为直肠会阴瘘,女婴多为直肠舟状窝瘘或阴唇瘘。
新生儿肛门周围感染、脓肿形成多由细菌引起,病原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新生儿或1~2个月婴儿,多为肛门两侧部位的皮下脓肿。局部有红肿、硬结及压痛。1周左右中央化脓变软,局部有波动。脓肿往往自行溃破,有脓液流出,初时脓液稠厚、有粪臭,继而脓液渐减少,有稀薄粪液从溃破处流出,形成瘘管。如多次反复发作,则形成慢性瘘管。初起时患儿可出现全身症状,发热可达38~39℃,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哭闹不安,排便时更剧。部分患儿炎症未能控制可向肛门直肠周围组织扩散,而引起高烧、拒食、呕吐,直肠指诊剧痛。
(四)诊断 根据症状、局部所见即可诊断。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