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胚胎学 胚胎第4~5周末,泄殖腔形成5周后,后肠与泄殖腔之间的中胚层组织逐渐下移形成泄殖腔隔。同时旁侧皱襞向中央移动,最后与尿生殖膈闭合,使肠管与尿道分开7周后尾肠逐渐消失。在泄殖腔分割过程中,表面覆盖的泄殖腔膜分成前面的尿生殖膜,后面的肛膜。7~8周末尿生殖窦与外界相通,肛膜破裂直肠与外界相通。胚胎期发育障碍则形成多种畸形。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二)直肠肛管的解剖及生理 直肠长约5~6cm,直肠弯曲不明显,腹膜返折处距肛门外口约2. 9cm。新生儿肛管长约1.5cm,肛管肌肉发育良好,肛管外括约肌与肛门直肠环是保持括约肌功能的主要部分,损伤后会影响肛门功能。骨盆神经丛大部分由S3~4或S2~4和部分腹下神经纤维组成。内括约肌由直肠下段的直肠环肌增厚构成,有直肠纵行肌和肛提肌的纤维穿过。高位直肠肛门畸形内括约肌发育不全。外括约肌围绕肛管分成3个肌环:顶环(由外括约肌深部及耻骨直肠肌构成)、中环(外括约肌组成)、底环(为外括约肌下部构成)。顶、中环作用强大,切断后能引起便失禁。外括约肌收缩时顶环和底环牵拉肛管后壁向下,中环将肛管向后牵拉,使肛门闭合,以对抗内括约肌的松弛,当外括约肌松弛时粪便排出。低位肛门直肠畸形内外括约肌发育均正常。
(三)病理 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缺乏完整的内括约肌,外括约肌走行紊乱,呈松散状态,肌纤维内有脂肪分布。直肠肛门畸形常伴有骶骨发育不全或隐性脊柱裂,骶椎缺少2节者常合并肛提肌发育不全,缺少3节以上者,伴有支配膀胱和肛提肌的神经缺如,故术后排便功能障碍。也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如直肠尿道瘘等。
高位直肠肛门畸形因直肠发育不全、盲袋高位,缺乏粪便充盈的感觉。
(四)分类 在国际分类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简化后均按Winspread分类法。
高位:直肠盲端在肛提肌(耻尾线)以上。
中间位:直肠盲端处于肛提肌(耻尾线)中间或稍下方。
低位:直肠盲端位于肛提肌(耻尾线)下方。
按性别分组,依其解剖畸形分为若干亚型(有瘘、无瘘组)。各类畸形的临床特点:
1.高位型 肛管未发育,耻骨直肠肌仅包围尿道,内括约肌缺如,外括约肌不明显,会阴部发育不全,50%~60%合并直肠尿道瘘。
2.中间位型 肛门发育不全,内括约肌退化,外括约肌存在。
3.低位型 盲端离会阴1.5~2cm内,肛门内外括约肌正常。各类畸形的发病率不同,高位型中男孩占50%,女孩占20%。中位型中男孩占8%,女孩占25%,低位型均占40%。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