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或婴儿时就有便秘、腹胀和呕吐等情况,以后婴儿大便秘结,需要灌肠、塞肛栓或服泻剂,便秘越来越顽固。体检最突出的体征为腹胀,腹部隆起以上腹部较为显著,腹部扪诊有时在左下腹可触及粪石块物。直肠指检发现壶腹空虚。粪便停留在扩张的乙状结肠内。小儿全身情况大多较差,消瘦,面色苍白,贫血。
2.诊断 儿童巨结肠的诊断不难,有长期便秘和腹胀等体征就应想到此病。为确定诊断可作下列检查:
(1)钡剂灌肠X线检查:钡剂检查可见到差别明显的狭窄段和扩张段。
(2)肛管直肠测压法:测定直肠和肛管括约肌的反射性压力变化,对诊断HD和鉴别其他原因的便秘甚有价值。在正常小儿和功能性便秘,内括约肌立即发生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在HD患儿,内括约肌非但不松弛,而且发生明显的收缩、压力增高,其收缩时间较外括约肌为长。此法在两周内新生儿可出现假阳性结果。
(3)活体检查:直肠黏膜吸引活检,采用黏膜吸引活检钳在直肠后壁吸引摘取小块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或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检查。当条件不许可时,也可作直肠后壁全层活检。
3.鉴别诊断
(1)特发性巨结肠:此病有正常的神经节细胞。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未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心理作用、饮食制度、乙状结肠水分吸收过度、肛门括约肌痉挛等。
特发性巨结肠患者在幼儿或童年时期出现症状,表现为间歇性便秘,逐渐变得严重,常发生污粪,少量粪汁自动溢出。钡剂灌肠X线片可见从肛管上开始直肠异常扩张,直肠远端只有极短或无明显的狭窄段。肛门直肠测压,内括约肌出现松弛反射,可与短段型无神经节细胞症鉴别。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2)继发性巨结肠:巨结肠之形成乃继发于某一器质性原因的机械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小儿外科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肛门狭窄或肛门闭锁手术后狭窄,由于排便不畅,大便长期滞留,使直肠发生代偿性扩张和肥厚,形成巨直肠。其他原因有直肠外肿块(如骶前畸胎瘤)之压迫或直肠、结肠本身有1个狭窄病变等。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