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肌层增生、肥厚,使幽门管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为新生儿常见病,男女比例约为(4~5)︰1。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一)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与下列两种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此病有家族性发生倾向,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性遗传,男性较女性易发病。②胃肠激素紊乱: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患儿幽门环肌中的脑啡肽、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发现3种肽能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稀疏或缺如。患儿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
(二)病理 幽门壁显著肥厚,以环肌为主,幽门长度20~32mm,直径10~16mm,肌层厚4~7mm,而正常儿幽门肌层厚仅l~3mm。肿块呈橄榄状,色泽略苍白,质地如硬橡皮。在幽门切面上,可见肥厚的肌层将幽门管黏膜压缩,形成较深的皱褶,使管腔缩小,加上黏膜水肿,则促成管腔更为狭窄。肥厚组织在胃窦部逐渐向胃端变薄,但在十二指肠端肥厚的肌层突然终止,像子宫颈凸入阴道内一样凸向十二指肠腔内,形成所谓小穹隆。
(三)临床表现 呕吐为主要的症状。多在出生后2~3周开始,少数在7~10天或迟到2~3个月出现。呕吐的特点为进行性加重,最初仅有溢奶,很快几乎每次喂奶后15~30分钟均发生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带凝块的奶汁,白色不含胆汁。少数患儿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炎和黏膜渗血,可呕吐带凝血的咖啡色呕吐物。患儿有很强的饥饿感,呕吐后有觅食反射,如再喂奶,仍能用力吸吮。腹部检查上腹部膨胀,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在右上腹触摸到幽门肥厚所形成的橄榄样肿块为此病特征。
因为摄入量少和脱水,患儿排尿量明显减少,粪便干燥,有时几天才排出少量弹丸样大便。由于长期营养不足,体重非但不增,反而下降,患儿呈现慢性营养不良。呕吐丧失大量胃酸和钾离子,可引起碱中毒,呼吸变浅而慢。碱中毒可使血中游离钙下降,表现有喉痉挛和手足搐搦。晚期脱水严重,肾功能受损,酸性代谢产物潴留,可形成代谢性酸中毒。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小儿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