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村医导刊 > JAMA:院前低温治疗不改善心跳骤停者生存及神经功能研究要点:
JAMA:院前低温治疗不改善心跳骤停者生存及神经功能研究要点: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刘燕燕 2014-01-14 17:56:01

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推荐低温治疗,但实施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针对院前室颤或非室颤心跳骤停患者,院前低温干预不改善复苏后生存及神经功能的预后。

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大脑损伤导致残疾和死亡,低温治疗可能是有助于大脑复苏。目前推荐针对室颤复苏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实施院内低温治疗。但是,施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尚不清楚。为此,美国Harborview医疗中心的Francis Kim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院前室颤或非室颤心跳骤停患者,院外低温干预不改善复苏后生存及神经功能预后,该结果发表在2014年1月1日的JAMA 杂志。

该研究为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共纳入1359名患者(583名室颤,776名非室颤),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接受标准化治疗的同时,其中一组予院前低温处理。本研究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生存率以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给予低温治疗之后,到达医院时室颤患者核心体温平均降低1.20℃,非室颤患者降低1.30℃。室颤患者院外低温干预和不干预的生存率分别为62.7和64.3%,在非室颤患者这一比例分别为19.2% 和16.3%,表明低温干预对患者的生存率无影响 .其次,室颤患者中,大脑完全恢复或遗留轻微损害比例在分别为57.5%和61.9% ,在非室颤患者则分别为14.4%和13.4%,说明低温干预也不影响出院时神经功能状态。

然而,低温干预组心跳骤停再发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和21%.同时,低温干预组利尿剂使用比例增加, 首次X线显示的肺水肿比例也增加,但在入院24小时内得到缓解。

研究得出,尽管院外低温干预可降低患者到达医院时的核心体温,并且缩短患者核心体温到达34℃的时间,但是针对院外室颤或非室颤心跳骤停患者,院外低温干预不改善复苏后生存及神经功能的预后。

研究背景:

心跳骤停复苏后大脑损伤导致残疾和死亡,很多病人也因此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低温治疗可能是一项有助于大脑复苏的措施。一项针对院外室颤复苏后患者的随机试验表明,尽管延迟4到8小时达到预期体温,轻度低温(32-34℃)12至24小时可改善患者神经恢复和生存状况。目前推荐室颤复苏后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实施院内低温治疗。

实施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尚不清楚。复苏15分钟后才开始低温干预的益处下降。Bernard博士等人提出假设,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予以低温治疗同时改善生存和神经功能预后。心跳骤停复苏后即刻通过静脉输注低温生理盐水降温是安全可行的。

然而,院外室颤复苏的234名患者未从早期低温治疗中获益。针对非室颤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后院外予低温处理的唯一一项随机试验不足以验证低温对预后的影响。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