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第十七讲
张银合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考试的重点内容是基本概念与几大流派的基本理论及治疗原则。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主要依靠记忆。
心理学概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活动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心理活动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部分。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自我意识系统三部分。心理是客观现实在脑的主观能动作用下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知正常,情绪乐观,意志坚强,人格健全,行为、生活方式健康。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社会因素,主要由情绪引起的躯体生理变化并伴有器质性变化的疾病。心身反应是指心理因素引起的短暂生理反应。心身障碍是指长期心理刺激引起躯体功能持久变化,但并不伴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是: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如胃溃疡、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发病中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单纯用生物医学措施治疗收效甚微。
心理评估: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有:标准化原则、保密原则、客观性原则。常用的心理测验包括: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人格测验常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分为广义的心理治疗和狭义的心理治疗;按对象可分为集体心理治疗和个体心理治疗;按场所分为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
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可巧记为:弗洛伊德的分析,巴甫洛夫的小狗(条件反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
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有:精神分析的治疗如自由联想,梦的分析,移情;行为主义的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放松训练法,生物反馈法;人本主义疗法如以患者为中心疗法。心理治疗应遵循真诚、耐心、保密、中立、回避的原则。
医患关系: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为言语形式的交往和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后者包括动作和躯体。医患交往的两个水平为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医患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医患间交往的信息量过少和病人不遵从医嘱,甚至表现为攻击行为。
医患关系模式有:主动—被动型,临床表现为麻醉、严重外伤、昏迷、谵妄等。指导—合作型,临床表现为急性感染过程等(切除阑尾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