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型“社委会”让村民有了说话的地方
“健康体检项目太少”、“参保人员刷卡报销麻烦”、“为什么不能中途参保”……这些一直困扰着村民的问题,如今终于有了直接向政府部门反映的渠道。浙江省的9个县(市)、区的100多个镇乡,由于新设立了社区卫生委员会(简称“社委会”),从而建立起村民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常规渠道。
在镇乡设立“社委会”的创新举措缘自中英合作GTF项目“改善中国城乡贫困人群的就医环境”。“社委会”的成员以“草根”为主:从村民、镇村企业工人、妇女、残疾人、老年人中选择产生。“社委会”每两月一次例会前,“草根”委员走村入户,征询对健康保障和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社委会”向政府和卫生部门反映;效果体现在“沟通”与“改进”,即政府部门根据“社委会”反映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调研和寻求对策,从而起到改善村民就医环境、减轻看病负担等积极作用。
浙江师范大学的一个专家组于今年4月对“社委会”运作两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独立的效果评估。得出的数据显示:能正确表述职责的委员占93.4%;每次例会前主动收集村民意见的为100%;在例会上至少反映过3条村民意见的占90.8%;参与社区健康宣传的为100%;受到村民信任和好评的占94.7%;认为工作很有成效的点86.8%.随意抽取10个镇乡“社委会”近一年共收集的187条村民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新农合报销、药品价格、健康体检、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监督(环境、食品)等内容,100%有了反馈,其中163条(87.2%)得到妥善解决。浙江省遂昌县不仅在全部镇乡设立了“社委会”,还在所有行政村设立村民监督评议小组,并将村民评议工作纳入农村公共卫生考核体系,从而形成民意沟通和参与监督的长效机制。
草根型“社委会”的诞生和有效运作,不仅符合了新医改提出的为所有人,特别是弱势人群提供公平、廉价、优质卫生服务的大局目标,更通过“草根型管理”保障了民众的健康权益和强化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离开了民众的积极参与都将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为此,建议各地可仿效浙江设立草根型“社委会”的试点做法,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完善,让村民对健康保障和卫生服务有话就能说,说了就能看到效果,这将有助于大幅度提升卫生服务的公信力和健康保障的公平性。
上一篇:帮扶基层如何才能“可持续”
下一篇:甘肃开展医疗服务合理性评估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