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转移瘤治疗进展
颅内转移瘤(BM)是癌症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约 20%-40%
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脑转移。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颅内转移瘤除了采
用手术治疗之外,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 )。近期,法
国学者 Metellus 教授等撰写一篇综述详细回顾了 BM 治疗进展,主要包括手术
治疗以及 SRT,文章发表于 Chin Clin Oncol杂志。
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脑部肿瘤进展,缓解患
者神经系统症状,并且提供准确的肿瘤相关分子学特征。其适应证包括以下三个
方面:治疗性:病灶体积 >3 cm,有症状或无症状;伴有水肿的囊性病灶或坏死
性病灶;位于重要部位的症状性病灶;位于颅后窝的病灶,伴有占位效应或脑积
水。
诊断性:原发癌症病灶不清;具有潜在的鉴别诊断意义;既往已进行放疗的
患者疑似出现放射性坏死。
辅助治疗策略制定:对于可能实施新型靶向治疗的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
的分析。
2.手术患者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临床因素和功能状态、全
身性疾病情况以及颅内转移瘤情况。
患者临床因素和功能状态:进行手术治疗的 BM 患者需要具备相对较好的一
般状况,并且不伴有重大心血管和肺部疾病。Karnofsky 指数是进行局部治疗决
策时的一个重要因素,当 Karnofsky功能状态(KPS )评分 <70时,意味着患者
预后不佳,应慎重考虑手术治疗的合理性。
全身性疾病情况:对原发肿瘤病灶以及颅外转移瘤的控制情况也是选择治疗
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全身性疾病情况是 BM 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一些研究显
示,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控制后对行手术切除的 BM 患者总体生存期具有积极影响。
颅内转移瘤情况:最初,颅内转移瘤的手术切除治疗仅仅只针对单个病灶;
然而,随着技术的提高,目前也支持对多个转移瘤采用手术联合辅助全脑放射治
疗(WBRT)的方法。
3.在靶向治疗方面新的手术适应证: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肿瘤的潜在
表型异质性,以便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更好的治疗决策。而脑转移瘤的生物学分型
也导致了治疗方法的转变,自 2012 年以来,有多项研究探索基于分子分型的靶
向治疗与常规治疗相比治疗 BM 的疗效。尽管既往两项大型研究均未显示出有利
于靶向治疗的结果,但毫无疑问靶向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 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色盲知多少一起来总结
下一篇: 帕金森病最新诊断标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