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乡村全科 > 辅导精华 > 乡村全科:血脂异常——防治措施
乡村全科:血脂异常——防治措施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刘赛娜 2025-11-24 19:13:54

血脂异常——防治措施


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 既是预防措施,也是所有血脂异常病人的基础治疗。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戒烟、限酒等。


2)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不能达标者,才应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以减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高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者为防止发生急性胰腺炎,也应给予积极治疗。血脂异常的类型不同,选用的调脂药物不同。


(1)他汀类(羟甲基戊二醇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醇辅酶 A还原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LDL-C,也能轻度降低 TG 水平和升高 HDL-C。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高脂血症,杂合子家族和非家族性Ⅱa、Ⅱb 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也可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及肾病综合征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此外,他汀类药物因能增加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或者使斑块缩小,所以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及心肌梗死的发生。代表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腹胀、眩晕、头痛、恶心、皮疹;罕见的有肌痛、肌炎,严重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肌肉疼痛、发热、乏力、伴肌红蛋白尿)。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有肌痛者应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PK)。使用中应注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大量饮酒、有肝病史者慎用;ALT、AST 升高至正常 3 倍以上时停止使用;当出现肌痛、肌酸激酶升高 10 倍以上时应考虑肌病,须立即停药。使用禁忌证为过敏者、活动性肝脏疾病或无法解释的肝酶持续升高。儿童、孕妇、哺乳期和准备生育的妇女不宜服用。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2)贝特类: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有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和环丙贝特。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降低血清 TG、升高 HDL-C 水平,促进 VLDL 和 TG 分解以及 CH 的逆向转运。适用于高 TG 血症和以 TG 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该类药物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用药早期应监测肝功能。贝特类能增强抗凝药物作用,联合使用时须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肝肾功能不良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胆石症病人禁用,小儿慎用。该类药物与他汀类合用可增加肌病的发生率,故不宜合用。


(3)烟酸类:抑制脂肪组织中脂肪酶活性、减少游离脂肪酸入肝、减少 VLDL 分泌。适用于高 TG 血症和以 TG 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大剂量使用时可降低 TC、LDL-C 及 TG,升高 HDL-C。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面部潮红、瘙痒和胃肠道症状,烟酸还能降低糖耐量,恶化糖尿病,增加血尿酸,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等。溃疡病、痛风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阿昔莫司副作用较少。


(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皮下注射)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 LDL 受体,促进 LDL 代谢,可显著降低血中 LDL 水平,尤其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经其他降胆固醇药物治疗后LDL 仍未达标或不能耐受其他降胆固醇药物的患者。


(5)肠道 CH 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胆固醇吸收。适用于高CH血症和以TC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单独或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头痛和消化道症状。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慎用,中、重度肝功能损伤病人和 10 岁以下儿童禁用。


(6)普罗布考:促进 LDL 通过非受体途径清除,降低 TC 和 LDL-C。适用于高CH 血症,尤其是家族性高 CH 血症(FH)和黄色素瘤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偶见 QT 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QT 间期延长、低血钾、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禁用。


(7)胆酸螯合剂:适用于高 CH 血症和以 TC 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可明显提高降脂疗效。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可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叶酸、地高辛、贝特类、他汀类、抗生素、甲状腺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异常β脂蛋白血症和血清 TG>4.5mmol/L 为绝对禁忌证。


(8)高纯度鱼油制剂:鱼油主要成分为ω-3 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通过减少 TG 合成与分泌、增加 TG 从 VLDL 颗粒中清除,降可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如叶酸、地高辛、贝特类、他汀类、抗生素、甲状腺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异常β脂蛋白血症和血清 TG>4.5mmol/L 为绝对禁忌证。低 TG水平。适用于高 TG 血症和以 TG 升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不良反应少见。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9)其他调脂药:①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贝派度酸属于胆固醇合成抑制剂,用于治疗 LDL-C 不达标的杂合子型家族性高 CH 血症或 ASCVD 患者。总体安全性、耐受性好。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抑制剂:依维库人单抗通过结合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抑制其功能,增加脂肪酸的分解和胆固醇的清除,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纯合子家族性高 CH 血症。③中药: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是脾、肾、肝等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气机郁滞、痰浊化生、瘀阻脉络。具有调脂作用的中药有山楂、苦丁、绞股蓝、石菖蒲等,可选用具有降脂作用的中成药有血脂康、脂必妥、蒲参胶囊等。中药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用。


3)调脂药物的选择和联合应用 调脂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的制订须依据患者血脂异常的分型、药物调脂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其他作用特点等。药物联合应用的优势在于提高血脂达标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高 CH 血症:首选他汀类,如中等强度他汀治疗 LDL-C 不达标或不耐受,可考虑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或 PCSK9 抑制剂。如双联药物治疗 LDL-C 仍不达标,可采用他汀类联合依折麦布和 PCSK9 抑制剂三联药物治疗。联合方案可实现 LDL-C 快速达标,总体安全及耐受性良好,心血管获益证据充分。


(2)高 TG 血症:可选用贝特类、烟酸类或ω-3 脂肪酸。当血清 TG≥1.7mmol/L时,首先应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对于严重高 TG 血症(空腹 TG≥5.6mmol/L)患者,应采用贝特类、高纯度ω-3 脂肪酸、烟酸类药物之间的两种或以上联合。


(3)混合型高脂血症:如以 TC 与 LDL-C 增高为主,首选他汀类;如以 TG 增高为主,首选贝特类。如 TC、LDL-C 与 TG 均显著升高,可考虑他汀类与贝特类或ω-3脂肪酸联合用药,他汀类与贝特类联用时,可明显改善血脂谱,但发生不良反应概率增加,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严密监测肌酶和肝酶。由于大剂量ω-3 脂肪酸可增加出血风险,不宜长期应用。


4)治疗中的监测 ①单纯非药物治疗者,开始的 3~6 个月应复查血脂;达标后每 6~12 个月复查 1 次;长期达标可每年复查 1 次。②首次服用降脂药,应在 4~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 CK;如达标且无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如治疗 1~3 个月后仍未达标,需及时调整剂量、种类或联用不同机制的降脂药。③每当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 4~6 周内复查。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