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临床表现及处理
1.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可见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酒精性心肌损害、心包疾病、病窦综合征等情况,同时高龄也是心房颤动的常见原因。部分房颤原因不明,称为特发性房颤。房颤可诱发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慢性房颤容易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动脉或外周动脉栓塞。体检可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整,心率与脉率不等。
2.心电图特点 P 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距不等的 f 波,f 波频率 350~600 次/分,RR 间期不等,频率多在 100~140 次/分,QRS 形态为室上性,偶尔有差异性传导。
3.处理 对初发房颤且短时间不能自行转复者,应迅速控制心室率,可选用静脉注射毛花苷 C 或口服β受体拮抗剂,下列情况不能使用:①在心动过缓基础上发生的房颤。②房颤时心室率超过 150 次/分者,因不能排除预激并发房颤的可能者。如果患者出现头晕、血压下降、晕厥等症状,电复律较为安全。初发房颤者经初步处理、患者症状稳定后应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并酌情给与复律;复律后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拮抗剂索他洛尔或氨碘酮)预防复发。不能复律者,长期服用β受体拮抗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必要时可加用地高辛,并根据专科医生建议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并发症。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学习中心
手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