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概述】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由血管直接与脑神经接触,直接压迫或由动脉搏动引起。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主要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
1.?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神经性疼痛之一。神经系统查体可有轻度感觉丧失。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为短暂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痛,分布于一侧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半数以上的病人有固定的疼痛引发点,又称扳机点。疼痛多位于单侧,可长期固定于某一支,以第二、第三支多见。大多数病人发病初期用卡马西平能较好地控制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产生耐受性,效果变差,需手术治疗。
2.?面肌痉挛 是发生于单侧面神经支配区域,间歇发作、无痛、不自主的痉挛性的肌肉收缩,多局限于上面部或下面部,可伴有过度流泪。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本病缓慢进展,极少自愈。面肌痉挛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其他可能的血管包括延长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大脑上动脉(SCA),以及迂曲的椎动脉、耳蜗动脉、延长扩张的基底动脉等。颅后窝MRI检查可以排除肿瘤或动静脉畸形。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以及肉毒毒素注射等,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手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
3.?舌咽神经痛 表现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区的严重的撕裂样疼痛,最常累及咽喉和舌底,放射至耳部及下颌后部,偶尔也到颈部,偶伴泌涎和咳嗽。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在40岁后发病。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常在数月或数年后逐渐失去效果,需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和神经毁损手术两类。
微血管减压术效果明显,80%~90%的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消失或控制满意,面肌痉挛的手术有效率达92%。
神经毁损手术主要包括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毁损术和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术等,适用于年老体弱或无法耐受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