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又称为海绵状血管瘤。
(一)脑海绵状血管畸形? 脑 CM 的发生率为 0.02%~0.13%,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 5%~13%。CM 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后者多见于孟德尔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学至少有 3 个基因位点(7q11-q22、7p15-p13 和 3q25.2-q27),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似。多发病灶占 23%~50%,多见于家族性 CM。
【病理】 CM发生在脑或脊髓实质,少见于脑神经,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CM可伴发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身体其他部位也可伴发小型 CM。CM 大体标本呈桑葚状,黑红色或紫色。光镜下 von Willebrand 因子染色阳性,平滑肌缺失。电镜下内皮细胞出现不正常裂隙,内皮下平滑肌缺失和分化不良。
【临床表现】
1.? 脑内出血 出血发生率较低,每年约 2.6%~3.1%(女性 4.2%,男性 0.9%)。妊娠期和分娩时出血危险是否增加尚未知。CM 可反复少量出血,除脑干 CM 外,很少危及病人生命。
2. 癫痫是最常见症状,见于 35%~55% 的 CM 病人。新出现癫痫的发生率为每年 2.4%。
3. CM 逐渐增大,病灶占位效应可以引起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影像学特点】
1.? MRI 病灶边界清楚,病灶中心为形状不规则混杂信号,周边为低信号区。病灶中央或者周围可见不同时期出血。T2 像显示病灶周边脑组织因水肿呈现高密度。对比剂强化后病灶可轻微强化或不强化。部分病例可见伴发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2.? 脑血管造影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手术适应证】
1. CM 的 MRI 表现具有特征性,活检或手术切除只用于明确诊断。
2. 无症状偶然发现的 CM,可以定期 MRI 随访观察。首次诊断后半年复查 MRI,病灶稳定者每年复查 1 次。家庭成员有 CM 的一级亲属,应接受增强 MRI 扫描及遗传学调查。
3. 手术治疗取决于病人的年龄、临床症状、医疗条件和病人愿望。采用手术治疗还是观察,要权衡给病人带来的风险和获益。
4. 若 CM 反复出血、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或难治性癫痫,可采用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切除。手术前功能 MRI 定位病灶与大脑皮质肢体运动区、语言功能区的关系,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保护病人肢体和语言功能。
5. 伴有癫痫的 CM 病人,病灶切除后皮质电灼消除癫痫灶。手术后应口服抗癫痫药物 3 个月,停止发作后可以逐步减药。
6. 手术治疗 CM 前必须评估术后可能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脑干 CM。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CM 效果不确定,并发症较多,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二)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 脊髓 CM 罕见,出血后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如神经根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
MRI 是脊髓 CM 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MRI 可以清晰显示不同时期出血成分的信号变化,瘤腔内的反复慢性出血和新鲜出血内所含游离正铁血红蛋白,使其在所有成像序列中均呈高信号。血管造影常为阴性,用于与动静脉畸形血管病相鉴别。
手术切除是治疗脊髓 CM 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于症状明显者。对于无症状的 CM,其治疗策略尚存在争议,但考虑到高达 4.5% 的年出血率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再出血导致神经功能损伤风险远高于手术风险,因此一旦出现病灶向外部生长或出现渐进、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就应该手术治疗。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