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外科学 > 冻伤-冻结性冻伤
冻伤-冻结性冻伤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杨小强 2025-09-10 16:52:08

冻伤-冻结性冻伤

二、冻结性冻伤

冻结性冻伤指人体或局部长时间暴露于冰点以下低温或短时间暴露于极低温中引起的组织冻 结、缺血、炎症性损伤等,也可简称为冻伤。包括局部冻结性冻伤和全身冻结性冻伤(冻僵)。

冻结性冻伤的损害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低温直接损伤:冰点以下的低温会引起强烈的血管收 缩,造成组织细胞代谢障碍。当接触时间久或温度极低时,低温传导至细胞,使细胞外液甚至连同细 胞内液形成冰晶,导致细胞不可逆受损。

②复温后的“冻融性损伤”:包括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渗出, 并可有血栓形成。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组织细胞死亡的原因之一。

③组织与细胞损伤后,诱发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加重损害。 全身冻结性冻伤也称冻僵,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致全身热量大量丧失,新陈代谢降低, 体温无法维持,最后出现昏迷,全身冻僵。冻僵常发生于突然降温或遭遇暴风雪时,尤其是衣着单薄、 饥饿、疲劳、迷路、醉酒等意外情况下容易发生。人体受寒之初,一方面通过增强代谢产生热量,故肌 肉收缩、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另一方面外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如继续受冻,散热超 过产热,体温即开始下降,至 30℃以下,寒战不再发生,代谢逐渐降低,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也开始下 降;至 25℃以下,进入昏迷状态,全身木僵,若不及时抢救,最终导致死亡。 局部冻结性冻伤按其损伤深度可分为 4 度。Ⅰ度冻伤:伤及表皮层,皮肤见蓝、紫色斑,局部水肿, 有发痒、刺痛的感觉。一般 5~10 天自行愈合,不留瘢痕。Ⅱ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表现为局部瘀 斑、红肿明显,伴有水疱,有时见血性水疱。自觉疼痛但试验知觉减退。局部逐渐结痂,若无感染,经 2~3 周愈合,少有瘢痕。Ⅲ度冻伤:损伤皮肤全层或累及部分皮下组织。早期表现类似Ⅱ度冻伤,但水疱液为血性,随后皮肤逐渐发黑坏死。创周有红肿、疼痛,局部知觉消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 成痂,愈合缓慢而留有瘢痕或需植皮修复。Ⅳ度冻伤:损伤深达肌层、骨等组织。局部表现早期类似 于Ⅲ度冻伤,水肿范围可远超过冻伤的区域,损伤组织变黑,呈干性坏死,但可因并发感染而成为湿性坏疽,还可因血管病变而使坏死范围加大。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