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主治—口腔修复学 高频考点1-10
口腔修复学 高频考点
1.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
2.牙菌斑形成的三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3.窝洞命名:颊面B;舌面L;(牙合)面O;远中面D;近中面M;唇面La;切端I;腭面P。
4.变形链球菌:冠部龋和根部龋最主要的致龋菌;血链球菌最早在牙面定居;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乳杆菌属是龋病进展的结果;黏性放线菌能促进变形链球菌定殖于根面,在龈下菌群和根面龋的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
5.致龋性由高到低排列: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山梨醇、木糖醇。
6.急性龋:快、软、湿润、易挖除;慢性龋:慢、黑褐色、干硬。
7.再矿化治疗适用于光滑面早期釉质龋和龋易感者作预防用。
8.窝洞制备基本原则: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注意患者全身状况。
9.抗力形:使充填体和余留牙承受正常咬合力而不破裂的形态,包括洞深、盒状洞形、阶梯结构、窝洞外形、去除无基釉和避免形成无基釉、薄壁弱尖的处理。
10.固位形:使充填体受力后不移位、不脱落的特定形状,包括侧壁固位、倒凹固位、鸠尾固位、梯形固位。
「国家医考网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