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配伍意义】
本方主治伤寒邪入少阳,少阳经气不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所致,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的病证。邪在表者可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应吐下,本证病位于在表里之间,汗、吐、下法均不适宜,故选取和解之法。方中柴胡入肝胆经,透泄少阳半表之邪,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半表之邪得以疏散,气机得以条畅,故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则为臣药。柴胡升散,黄芩清泄,两者配伍运用,一散一清恰入少阳,构成了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到少阳的传变,正是由于正气本虚,故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固护正气,一取其扶正以祛邪,二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炙甘草为使药一方面助人参、大枣扶正,一方面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枢机得利,胃气调和,诸症自除。原方“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
全方配伍特点:透散清泄以和解,升清降浊兼扶正。
【化裁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临床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出现其中一二各主症,即可使用本方。正如《伤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2)加减变化 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郁,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