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治疗中的问题及处理是口腔医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收集整理,请参考
(一)意外穿髓
1.原因:(1)髓腔掌握不足;(2)操作不仔细;(3)髓角变异。
2.处理:根据年龄、牙位、穿髓孔的大小选择直接盖髓术或RCT。
(二)牙髓性疼痛
(1)激发痛、冷热痛:钻磨、酸蚀刺激——去除充填体,安抚治疗。
(2)自发痛:原因同上或诊断有误——RCT。
(3)咬合接触痛:对颌牙为异种金属——更换非金属材料。
(三)牙周性疼痛
1.咀嚼痛
(1)早接触(银汞合金亮点)——调磨;(2)酸蚀液刺激牙颈部——氟化钠脱敏。
(3)消毒药灼伤牙——盐水清洗,塞治剂。
2.持续性自发纯痛原因
(1)充填体悬突——磨掉或重新充填;(2)食物嵌塞——重新充填或固定修复。
(3)接触点过凸——砂纸条修磨邻面。
(四)继发龋
1.原因
(1)龋坏未去净。
(2)制洞不良:未预防性扩展;洞缘不在自洁区;无基釉。
(3)材料:性能不良或调制不当。
(4)操作不当:材料未压紧;垫底不当。
2.处理:去除充填物去净继发龋,重新充填。
(五)牙体折断、松脱
(1)洞因素——抗力形,固位形。
(2)材料因素——成分比例不当,洞内血液、唾液污染。
(3)操作因素——未填入倒凹区。
(4)操作因素引起黏接修复体脱落失败。
①牙面未清洁。②酸蚀刻不足。③牙面未干燥。④酸蚀刻又接触了唾液。⑤酸蚀刻后溶出的钙未清洗干净。⑥压缩空气含水或油。⑦黏结剂过厚。⑧树脂未硬固前移动修复体。
(六)牙体折断
1.原因
(1)牙体缺损较大,脆弱牙尖;(2)洞外形转变处太尖锐,或洞底线角太锐。
(3)死髓牙,牙体脆。
2.处理
(1)部分折裂——重新充填,附加固位或黏接修复;(2)固定修复;(3)拔除。
「国家医考网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