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学》口腔白斑病知识点
《口腔黏膜病学》口腔白斑病知识点是口腔医师资格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收集整理,请参考
黏膜上的白色斑块或斑片,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任何疾病者(癌前病变)。
一、病因
(1)吸烟等理化刺激:吸烟400支/年、饮酒、烫、辛辣食物,嚼榔。
(2)念珠菌感染。(3)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二、临床表现
(一)均质型
1.斑块型: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斑块,质地紧密,轻度隆起。
2.皱纹纸状:皱纸状或细小裂纹,舌腹和口底。
(二)非均质型
1.疣状型: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乳头、刺毛状突起。
2.颗粒型:颊黏膜口角区多见,黏膜充血,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
3.溃疡型: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疼痛。
三、诊断
1.白色斑块,不能擦去(确诊依据)。
2.组织病检:单纯增生和异常增生,淋巴细胞基底膜下散在分布。
3.辅助诊断:甲苯胺蓝染色。
四、治疗
(1)首先去除致病因素。小面积:切除、激光、冷冻去除。
(2)保守治疗:维生素A及维A酸。
(3)伴白念菌感染:抗霉治疗。
(4)以下情况癌变倾向较大:①非均质型;②危险舌腹、口底、舌侧缘、软腭复合体及口角;③年龄越大,时间越长;④女性恶变率高于男性;⑤与吸烟和念珠菌感染。
(5)溃疡或基底变硬、表面增厚——切除。
「国家医考网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