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内科学(牙周病学)——考前速记1
考点1、 慢性龈炎一放线菌;妊娠期龈炎一中间普氏菌;坏死性溃疡性龈炎一梭形杆菌、中间普氏菌、螺旋体;慢性牙周炎一牙龈卟啉单胞菌;侵袭性牙周炎一伴放线聚集杆菌。
考点2、 最容易沉积牙石的部位是上颌第一磨牙的颊面和下前牙舌面。
考点3、 有些轻度炎症时点彩也可存在,而有些正常牙龈也可无点彩,故不能以点彩来判断牙龈有无炎症。
考点4、 健康的龈沟探诊深度为2~3mm。
考点5、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结合上皮是否从釉质牙骨质界向根方增殖和迁移形成附着丧失。 考点6、 骨上袋:牙槽骨呈水平型吸收;骨下袋:牙槽骨呈垂直型吸收。
考点7、 牙周炎骨吸收的判定标准:正常情况下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1~2mm,若超过2mm 可视为牙槽骨吸收。
考点8、 菌斑百分率<20% ,则菌斑基本被控制。<10%,属于控制良好。
考点9、 牙周探诊时选用改良握笔式持探针,探诊力量要轻,约为20~25g。
考点10、 附着水平:指袋底至釉质牙骨质界的距离,有无附着丧失是区分牙周炎和牙龈炎的重要指标。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