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 中药学 >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张靖旋 2019-05-10 10:12:39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治燥剂用治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外燥指感受秋令燥邪所发生的病证,其病常始于肺卫。由于秋令气候温凉有异,因而外燥又有凉燥、温燥之分。内燥是属于脏腑津亏液耗所致的病证,发病部位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别。燥在上者,多责之于肺,症见干咳、少痰、咽燥、咯血;燥在中者,多责之于胃,症见肌肉消瘦、干呕食少;燥在下者,多责之于肾,症见消渴或津枯便秘等。

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分清外燥和内燥,外燥又须分清是温燥还是凉燥,认证清楚,治法用方才能合拍。但外燥、内燥又常相互影响。如外感温燥,不但有发热,头痛等表证;也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上燥证,治疗时多以轻宣燥热与凉润肺金并用。又如津伤肺燥,出现咽喉燥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上燥证,每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有关,治宜养阴润肺。金水并调。

(2)燥邪最易化热,伤津耗气,故治燥剂除以轻宣或滋润药物为主外,有时还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或生津益气之品,而辛香耗津、苦寒化燥之品,则非燥病所宜。甘凉滋润药物易于助湿滞气,脾虚便溏或素体湿盛者忌用。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