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亦不少见。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
热度不一,可呈高热、中等度热或低热,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2~3天后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9℃左右,持续1~3周,可伴有咽痛和肌肉酸痛。
咳嗽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一般于病后2~3天开始,初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偶带血丝,少数病例可类似百日咳样阵咳,可持续1~4周。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全无。少数可闻及干、湿啰音,但多很快消失,故体征与剧咳及发热等临床症状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
部分患儿可有皮疹、血管栓塞、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肺外表现。
X线检查: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为肺部X线改变。特点为:①支气管肺炎;②间质性肺炎;③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改变;④肺门阴影增浓。上述改变可相互转化,有时一处消散,而另一处又出现新的病变,即所谓游走性浸润;有时呈薄薄的云雾状浸润影。亦可有胸腔积液。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又一特点。
(二)衣原体肺炎(chlamydial pneumonia)
是由衣原体引起的肺炎,包括沙眼衣原体(CT)、肺炎衣原体(CP)、鹦鹉热衣原体和家畜衣原体。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为CT和CP,偶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1.沙眼衣原体肺炎CT肺炎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①主要见于婴儿,多为1~3个月婴儿。②起病缓慢,多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状态良好。③开始可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的患儿有结膜炎。④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增快和具有特征性的阵发性不连贯咳嗽,一阵急促咳嗽后继以一短促的吸气,但无百日咳样回声。阵咳可引起发绀和呕吐,亦可有呼吸暂停。⑤肺部偶闻及干、湿啰音,甚至捻发音和哮鸣音。⑥X线可显示双侧间质性或小片状浸润,双肺过度充气。CT肺炎也可急性发病,迅速加重,造成死亡,有报告89例CT肺炎中猝死3例。
2.肺炎衣原体肺炎①多见于学龄儿童;②大部分为轻症,发病常隐匿;③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咽痛、声音嘶哑、发热;④呼吸系统最多见的症状是咳嗽,1~2周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消退而咳嗽逐渐加重,并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征象,如未经有效治疗,则咳嗽可持续1~2个月或更长;⑤肺部偶闻及干、湿啰音或哮鸣音;⑥X线可见到肺炎病灶,多
为单侧下叶浸润,也可为广泛单侧或双侧性病灶。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